浅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与机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浅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与机制

董丽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和发病机制。方法:选取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9例,回顾性方法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分析的7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其精神状况和肠胃蠕动频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变。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与患者的精神状态有很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机制

前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且症状可持续存在或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状况。本文主要研究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与机制,希望能为临床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一定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79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71例;患者的年龄为15-55岁,平均年龄为(37.1±6.9)岁。

1.2入选标准

第一,所选患者均在近期进餐后出现了早饱感、饱胀不适、上腹部烧灼感、上腹痛等症状,且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临床症状出现时间累积超过6个月;第二,患者经过内镜检查,未发现有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疾病;第三,患者经过血常规、便常规、心电图、腹部彩超等检查结果均正常,未见异常现象;第四,患者无肾脏病、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精神病;第五,患者均无腹部手术史;第六,患者均未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第七,患者均签署了同意书。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建立好的生活习惯,并根据患者不同特点进行心理辅导治疗,对于有失眠、焦虑的患者适当予以镇静药。此外,对于出现腹胀、早饱、嗳气等症状的患者,可给予10mg潘立酮,3次/日,餐前15-30分钟服用,服用时间为2-8周;对于出现上腹痛的患者可以适当给予抑制胃酸分泌的药。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可给予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治疗;对于伴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可给予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但要注意药物的用量和不良反应。

1.4研究方法

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在患者充分理解本次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影响的试验研究。在患者进行治疗前,对患者的病史和体格进行采集,并对所有的患者使用我院自制的心理状态评估表,评估患者的心理情况、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等项目,了解患者的不同状况。此外,给予参与研究的79例患者和自愿参与研究的12例患者TC标记的固态试剂,在患者口服后,使用仪器监测两组人员胃排空的时间,肠胃的蠕动频率,并对比两组人员进食前后的自主神经敏感。

2结果

参与本研究的7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当中,患者均出现有进食后的上腹部不适,其中69例患者伴随有嗳气、反酸等症状。通过对患者的问卷调查发现,79例患者当中有35例患者伴随有睡眠质量不好的情况,23例患者生活工作压力较大,46例患者有心情郁闷、烦躁等负性心理情绪。正常人群的胃排空时间为4.8h,要远远低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平均8.6h,同时肠胃的蠕动的频次为5bpm。也高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平均3bpm。

3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约占胃肠专科门诊的1/3以上。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定论,目前认为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为患者的胃肠道动力障碍、内脏敏感性增高、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幽门螺杆菌(HP)感染、精神心理、异常脑-肠轴功能紊乱等等。第一,胃肠道动力障碍。患者的胃肠道动力障碍是引起功能性不良的主要生理基础,经常表现为胃排空推迟、胃和十二指肠运动失调、胃肠运动异常等等;第二,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近端胃主要功能包括容受性舒张和排空,是胃动力的重要组成部位。相关研究证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近端胃的容积比正常人的近端胃要小,所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近端胃舒张功能受到损伤后,部分患者在进食后尾骶部的舒张容积会变小,小于正常人,这样就使得患者的胃内压力过高,容易出现早饱、腹胀等不良症状;第三,消化酶分泌减少。研究表明,口服补充消化酶制剂是最接近生理途径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维护胃肠道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缓解各种慢性消化道疾病引发的消化不良症状;第四,内脏感觉过敏。相关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感觉容量会比正常人低。通常内脏感觉过敏可能与外周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整合等水平异常有关。恒压器技术可以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近端胃感觉运动功能,发现胃高敏感患者的胃顺应性显著降低、焦虑状态与不适阈值、疼痛阈值和胃顺应性呈负相关,则提示患者上腹痛症状与胃高敏感性和焦虑有一定的关系;第五,神经-内分泌调节紊乱。目前认为各种环境应激因子作用于大脑的应激反应系统,可通过脑-肠轴作用于胃肠道,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可以与胃肠道神经系统通过脑-肠轴相互传递信息、双向调节,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继而通过胃肠动力减弱、内脏敏感性增加等机制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第六,精神社会因素。功能性消化不良既是一种功能性的消化不良,也是一种心理因素参与的疾病,抑郁、焦虑、睡眠紊乱等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明显增高,且这些因素常常共同存在,互相影响。焦虑状态可通过体液和神经调节导致胃肠敏感性及胃肠动力障碍,使患者对躯体症状过分关注,并与躯体症状之间存在恶性循环,从而强化了症状,造成病症的反复、顽固,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第七,幽门螺杆菌感染。目前可以确定,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多数学者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慢性胃炎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中不起主要作用,或者仅与某一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发病有关。同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与胃酸分泌的关系亦未明确。从目前的临床报道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H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的HP感染率,且根除HP治疗后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也明显优于不抗HP治疗的患者。本文主要研究了精神因素与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间的关系,研究资料表明在出现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当中主要是因为精神方面的影响,通过研究调查也发现 79 例患者当中有35例患者伴随有睡眠质量不好的情况,23 例患者生活工作压力较大,46 例患者有心情郁闷、烦躁等负性心理情绪,也进一步证实了精神因素是重要的诱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应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宽心胸,不要紧张、惊慌,同时,还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正规的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应该在服用胃肠促动力药物的基础上,结合医生的指导用药,以调节自身的精神状况和身体状况。

参考文献

[1]潘仰魁.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与机制的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11):129-130.[2017-08-10].

[2]时昭红,胡柳丹,徐丹.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概述[J].中医杂志,2016,57(04):302-306.[2017-08-10].DOI:10.13288/j.11-2166/r.2016.04.009

[3]李劲松.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与机制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A5):177.[2017-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