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慢性肾脏病的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浅谈慢性肾脏病的防治

邵佳琪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辽宁 大连 116023

摘要:随着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以下简称CKD )患病率和发病率的增高,并且在未及时治疗或病情加重时导致透析治疗的概率大幅度增加,慢性肾脏病在逐渐变为威胁人体健康的高发疾病的同时,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就浅述了慢性肾脏病的相关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CKD;防治

引言:据相关统计,由于慢性肾脏病导致的全球需要接收透析治疗的人数从1990年的42600人次增长至2000年的1065000人次,到2010年已增长至2095000人次,增长速度惊人,就我国而言,CKD的发病率在10.8%左右,对人类的健康具有很大的威胁,因此了解CKD的相关表现以及预防、治疗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CKD的介绍,总结了其预防和治疗的方法[1]

CKD概念

1.1CKD的简介

CKD的定义随着人类对其研究逐渐加深也有所更新,根据2012年重新修订的《CKD指南》,CKD被定义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产生障碍,或者是不明原因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降低,且时间超过三个月,满足上述条件则可诊断为CKD。

1.2 CKD分期

国际公认的关于CKD的分期为CGA分级,即病因(Cause)、肾小球滤过率(GFR)、白蛋白尿(Albuminuria),其中病因分为: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血管疾病、囊性及先天性疾病。

肾小球滤过率分级为如下五期:①G1期:GFR正常或者升高(≥90);②G2期:GFR轻度的降低(60-89),规定在此阶段,没有肾损伤的表现作为证据时不能认定其患有CKD;③G3a期:GFR轻度到中度的降低(45-59);G3b期:GFR中到重度的降低(30-44);④G4期:GFR重度的降低(15-29);⑤G5期:终末期肾病(<15或者需接受透析)[2]

白蛋白尿分为三级:①A1期:白蛋白尿正常或轻度升高(<30);②A2期:白蛋白尿中度增加(30-300);③A3期:白蛋白尿重度增加(>300)。

CKD对人体的危害

2.1造成人体多种代谢紊乱

①CKD会导致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比较常见的就是代谢性酸中毒和水钠代谢紊乱产生水钠储留,除此之外还会在GFR下降到20-25ml/min时出现高钾血症,当GFR下降到20ml/min以下时易出现高镁血症,也有钙缺乏和磷增多的钙磷代谢紊乱发生;②除了水电解质紊乱外,还会对人体造成氮质血症、糖耐量减低、高脂血症等蛋白质、糖类、脂类以及由于饮食摄入不足引起的维生素的代谢失衡等情况。

2.2造成多个系统的疾病

①CKD会导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尿毒症最常见死亡原因)、尿毒症性心肌病、心包病变、血管钙化、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并且心血管系统的疾病也是CK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②CKD会由于代谢紊乱导致的体液增多和酸中毒,以及心功能不全,导致气短、气促、肺水肿等呼吸系统的疾病;③长期的CKD也会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口腔尿味、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系统的疾病;④血液系统疾病,早中期时,CKD患者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减少而呈现出贫血,并在晚期由于血小板功能受到影响而呈现出血倾向;⑤内分泌系统方面,CKD患者会出现自身分泌功能紊乱和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外周分泌腺和下丘脑垂体分泌功能障碍;⑥除此之外,CKD还会造成疲乏、失眠、麻木、反应迟钝等神经肌肉系统的疾病;⑦最后,还会造成骨骼病变,即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MD-MBD[3]

CKD的防治

3.1 CKD的预防

在CKD的预防方面,主要是要加深人们对其的了解,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CKD的警觉性,使患者能在有明显症状之前及早就医,赢取宝贵的就诊时间,此外,还要加强落实对正常人的每年定期的CKD相关排查,重视肾功能相关的检查。针对CKD的主要病因,要注意控制好血糖和血压。

3.2 CKD不同时期的治疗目标和措施

在CKD的G1期,对已有或者可能有肾脏损害的病人采取积极的治疗,环节已有症状,并注意保护肾功能;在G2期,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相关评估,采取有效手段延缓CKD的进展,将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降到最低;在G3期,采取有效措施延缓CKD的进展,对病情和已经进行的治疗方法进行评估,对已经出现的多系统并发症进行积极的治疗;G4期,采取综合治疗,并做好透析前的准备工作;G5期,进行透析,如果出现尿毒症,则积极采取替代治疗。

3.3 CKD治疗的具体措施

CKD的具体治疗措施包含如下几点:①个体化的及时有效控制高血压,例如可以通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②有效的控制血糖,使患者空腹血糖维持在5.0-7.2mmol/L之间;③积极有效控制蛋白尿,近些年研究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包括保护肾小球滤过屏障,防止蛋白尿的渗漏以及阻断尿蛋白对肾小管间质的损害

[4];④限制蛋白饮食的营养治疗⑤积极有效的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多种代谢异常,口服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限制钠摄入防止水钠储留、限制钾、磷摄入防止高钾血症和高磷血症、补充碳酸钙防止低钙血症等;⑥选择合理的抗生素应用,防止各种感染;⑦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铁剂合用来纠正CKD引起的贫血;⑧GFR低于10ml/min或者已经有尿毒症表现患者需进行肾替代治疗。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病发生率的提高,CKD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造成人类多系统的功能障碍以至于威胁人的生命安全,因此CKD的早发现、早治疗、有针对性的合理治疗就显得更为重要,相信随着人们对CKD的认识加深以及医学的发展,CKD疾病将不再成为人类健康的困扰。

参考文献:

[1].陈江华, 韩飞. 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 浙江医学, 2006, 28(10):791-792.

[2].郑法雷, 李雪梅. 早中期慢性肾脏病防治对策:如何逆转或延缓[J]. 北京医学, 2009, 31(3):170-172.

[3].王海燕. 慢性肾脏疾病防治的新概念[J]. 现代实用医学, 2004, 16(12):691-693.

[4].陈江华. 慢性肾脏病防治的实践与探索[C]//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 2013.

学生信息:邵佳琪,女,(2000.——),汉族,辽宁省大连市人,高中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