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淋巴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临床观察

何榆梅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云南西双版纳 6661000

摘要: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与淋巴瘤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以2015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7例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收集临床资料,为观察组整理并计算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与同期来院体检的57例非肿瘤者(对照组)的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并分析不同亚型及分期的淋巴瘤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感染率最高,远高于其他B细胞淋巴瘤及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肿瘤分期越晚,感染率越高,不同分期间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瘤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在不同亚型和分期的患者中,差异性明显,应该加以重视。

关键词:淋巴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性;亚型;分期

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发生于造血系统。目前,对于淋巴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没有相对统一的说法,但普遍认为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噬淋巴组织的特性,有研究表明,淋巴瘤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者所占比重较高[1]。本研究以57例淋巴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对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57例淋巴瘤患者为观察组,男32例,女25例,年龄21~78岁,平均(48.21±3.51)岁,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23例,其他B细胞淋巴瘤20例,滤泡性淋巴瘤14例,临床分期Ⅰ~Ⅱ期21例,Ⅲ~Ⅳ期36例;以同期来院体检的非淋巴瘤者为对照组,男33例,女24例,年龄23~77岁,平均(48.39±3.49)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对照组中不包含原发性肝癌患者。所有受检人员均对本研究相关细节知情,均系自愿参与,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血样采集方法

于清晨空腹下取3ml静脉血,摇匀后进行血清分离,转速为3000r/min,持续10min,血清分离后,置于-80℃环境中待测。

1.2.2乙型肝炎病毒检测

使用乙型肝炎病毒前S抗原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3400581号(变更批件))对血样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比较不同亚型淋巴瘤患者的感染率,比较不同分期患者的感染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合与分析计算,用%表示计数资料,比较差异时,应用卡方检验,如P<0.05,即可判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阳性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 两组对象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感染情况(n/%)

对照组

观察组

X2

P

57

57

21(36.84)

11(19.30)

4.345

0.037

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感染的阳性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B细胞淋巴瘤及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 不同亚型淋巴瘤患者感染情况比较(n/%

分型

例数

感染情况

X2

P

其他B细胞淋巴瘤

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

20

23

14

5(25.00)

13(56.52)

3(21.43)

4.368

4.367

0.037

0.037

经分析,发现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期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相关性,分期Ⅲ~Ⅳ期的患者的感染率达到47.22%(17/36),远高于Ⅰ~Ⅱ期的19.05%(4/21),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25,P=0.033)。

3.讨论

淋巴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因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病毒感染和患者自身免疫因素等在淋巴瘤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和研究,EB病毒、HCV等与淋巴瘤之间的相关性已经被证实,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注意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也有紧密关系

[2]

乙型肝炎病毒不仅具有噬肝细胞的特性,同时还具有噬淋巴组织的特性,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可知,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发生淋巴瘤的概率要远远高于普通人群,这与国内外学者的多项临床实践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相一致[3]

本研究中,以57例淋巴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与57例健康人士的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淋巴瘤患者中,有36.84%合并一项肝炎病毒感染,远高于普通人群的19.30%,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还针对患者的淋巴瘤分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者所占比例最多,超过50%,远远高于其他B细胞淋巴瘤及滤泡性淋巴瘤,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淋巴瘤患者需要进行化疗治疗,会造成患者的肝损伤,患者淋巴瘤分期越晚,肝损伤越严重,会导致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概率显著上升[4]。本研究中,淋巴瘤分期在Ⅲ~Ⅳ期的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者所占比率远高于分期Ⅰ~Ⅱ期的患者,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这一结论。

综上所述,淋巴瘤的发生于发展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淋巴瘤的重要风险因素,在不同压型及分期中的感染率也有所差别,可以作为临床治疗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冯燕,王新卫,刘新年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关系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3):2887-2889.

[2]吴艳,孙中伟,马亚男等.南通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J].交通医学,2016,30(2):107-108. [3]魏征,施淼颉,邹善华等.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TNF-α、sIL-2r、IL-6及IL-10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17, 24(3):343-347.

[4]雷雯,董丽华,张利娟等.非霍奇金淋巴瘤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5,21(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