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受到标本采集的影响和干预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血液检验受到标本采集的影响和干预措施探讨

纪元  陶言婷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南院区  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受到标本采集的影响和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118例需进行血液检验患者。常规组:对患者实施采血护理。研究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采血护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6.61%高于常规组的74.58%,两组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有一定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采集需要医务人员之间密切的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在血液检验过程中实施针对性采血护理,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安全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标本采集;血液检验;影响和干预措施

血液检验是临床中最为基础的检查项目,当机体发生病变后,血液也会随之改变,血液检验能有效检查出部分疾病,为医师提供诊断依据。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血液检验设备也不断完善,从而提高了血液检验结果的安全性。在实施血液检验过程中,标本采集非常重要,只有标本符合标准,才能有效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因此,本文针对需血液检验患者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影响采集标本的因素以及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共118例需进行血液检验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划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组59人。

常规组,男性:30人,女性29人,年龄26至74岁,平均年龄(58.3±1.1)岁。

研究组:男性:31人,女性28人,年龄27至75岁,平均年龄(59.3±1.2)岁;一般资料方面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差异非常小,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均需进行血液检验患者;②患者自愿签订同意书;③无瘫痪等行动不便症状;④精神状态良好、无意识障碍;⑤无严重传染性疾病。

1.3 方法

常规组:对患者实施采血护理。

研究组:对患者实施针对性采血护理。具体为:在采集标本前,辅助患者调整姿势,尽量保持卧位或者坐位,便于医务人员及时对血液变化进行处理,对于年龄偏大或者晕针的患者,可进行平卧位抽血。并告知患者采血流程、相关注意事项,保持好心理状态,不必过于紧张,良好的心理情绪有助于血液检验的真实性。

医务人员应选择弹性佳、易固定以及血液充盈的静脉进行抽血。一般采集血管为头静脉、肘静脉以及贵要静脉[2]。对于有一定穿刺难度的患者,可在抽血前,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这样可以让静脉保持充盈的状态,利于一次性穿刺成功。医务人员要掌握好采血量:对于血液较为粘稠、血液凝集速度快的患者,在采集血液时,一定要快速、准备的进行操作。同时应用一次性采血针头,采血结束后,立刻将针头拔出,这样可以有效确保标本的安全可靠性。

缩短标本放置时间:采集标本后,将含有抗凝剂试管的标本反复反转,让血液可以和抗凝剂相混合,掌握好力度,避免对血细胞产生破坏。医务人员及时将标本送去检验,若出现特殊情况无法及时送达,应放置在4度左右的冰箱中保存。而且在送检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撞击、震动以及阳光的照射,降低对红细胞损伤,影响检验结果。对于较为特殊的标本,应标注好采血的时间,在送检过程中加强保护[3]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方法满意调查,对此次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护理服务是否满意,并采用不记名打分方式。满分为100分,满意为85-100分,一般满意60-74分,不满意为60分一下。同时医务人员记录采集标本过程中,是否有不良事件发生。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5df7395c2ffed_html_0.gif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率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6.61%高于常规组的74.58%,两组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率(5df7395c2ffed_html_0.gif ±s)

小组

例数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常规组

59

18(27.12)

26(44.07)

12(20.03)

74.58

研究组

59

25(42.37)

32(54.24)

2(3.39)

96.61

2.2 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在采血过程中发生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9%,对照组在采血过程中发生8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56%,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有一定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过此次研究可发现:影响血液结果的主要因素为以下几方面:由于患者过多,为了节省时间,操作方便,在采集血液过程中的体位和位置不对,应让患者保持坐位的姿势,对于病房患者采用卧位姿势。对于小儿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尽可能选择枕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以及头静脉[4]。若在静脉输液同侧采集标本,血液会过于稀释,而且血液中药液会影响血液检验结果。血液采集量的多、少会使抗凝管中的血液产生凝固或者不凝固的情况。所以,掌握好血液标本的采集量可有效提高血液检验结果。标本若无法及时进行检验,放置时间过长、光线照射等因素均会导致红细胞发生变化,导致细胞内的钾离子发现外移、钠离子水平和血清氮例子下降情况[5],从而影响检验结果。在采集血液过程中,若患者过于紧张、焦虑、恐惧,会影响心率和呼吸等情况,导致PH值水平处于上升状态,降低血液样本中血清钙的检测结果。

总之,标本采集需要医务人员之间密切的配合,提高工作效率,而在血液检验过程中实施针对性采血护理,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安全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吴媛媛,安晓霞,赵云萍,等. 血液标本采集影响检验结果的原因分

析及对策[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7( 10) : 338 - 339.

[2] 张世炳. 护理人员采集血液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

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7( 3) : 128 - 129.

[3] 轩东霞,吴春香. 影响血液标本采集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J]. 护理研究. 2011, 18( 3) : 106 - 107.

[4] 王朝甘. 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 实验与检验

医学,2012,30( 1) : 55 - 56.

[5]姜玉慧.血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分析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