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手术联合化疗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子宫内膜癌手术联合化疗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杨光

齐齐哈尔第二医院妇产科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呈逐年上升趋势。70%~90%的患者由于不规则阴道流血及排液增多而得到早期诊断,仅少数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为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价值,现对我院收治的98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手术;联合化疗;临床疗效

1.引言

子宫内膜癌起源于子宫内膜上皮,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多在50~70岁,统计资料表明75%发生在绝经后[1],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还呈上升趋势。在被诊断的子宫内膜癌中,I期病例约占72%[2],作为早期患者,治疗的原则上以手术为主,目前趋向于以手术+术后放疗相结合的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98例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法、辅助治疗及对预后的影响作初步的探讨。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I期子宫内膜癌的患者98例,年龄40~65岁,平均(50.7±7.3)岁。所有的患者均经盆腔检查、超声检查、分段诊刮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Ⅰ期。绝经前患者58例,绝经后患者40例。术后按1991年国际妇产科联盟标准手术病理分期,Ⅰa期28例,Ⅰb期30例,Ⅰc期40例。病理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62例;非子宫内膜样腺癌36例,包括透明细胞癌16例,腺鳞癌10例,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10例。随机将9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术前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比例、病理分期及病理类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活检术,或子宫次广泛切除术+选择性盆腔淋巴结活检术。主要步骤: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位,选取下腹正中或左旁正中位置切口,逐层纵向切开腹壁,检查盆腹腔脏器后双极电凝两侧输卵管峡部,按照手术计划切除子宫、双侧附件、盆腔淋巴结,常规放置引流条,逐层缝合并且关闭阴道断端。观察组患者均于术后加放疗,根据情况选择:单纯盆腔外照射(盆腔正中平面 DT:46~50 Gy);盆腔外照射(正中平面 DT:46 Gy)+阴道腔内照射(阴道断端粘膜下0.5 cm,DT:16~24 Gy);单纯阴道腔内照射(阴道断端粘膜下0.5 cm,DT:30~50 Gy)[3]。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中的χ 2检验和t检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及生存率进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全部患者中,有效随访病例96例,失访病例2例,随访率98.0%;两组患者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87.8%(43/49),对照组5年生存率为67.3%(33/49),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5.4167,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6.1%(4/49)、远处转移率为5.8%(3/49),对照组局部复发率为20.4%(12/49)、远处转移率为15.4%(8/49),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副反应: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4例、放射性膀胱炎2例,均经内科治疗痊愈。  4.讨论

子宫内膜癌(EC)是起源于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多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女性,EC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为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北美、欧洲等地仅次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位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在我国目前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而位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二位,且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还在呈逐年升高趋势]。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其发病可能与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4]。子宫内膜癌的75%~80%为内膜样腺癌,其余为非内膜样癌,如乳头状浆液性癌、腺鳞癌、腺癌、未分化癌、移行细胞癌等等。非内膜样癌发生肌层浸润和淋巴转移的几率较高、发生较早,预后比子宫内膜样腺癌更差。按照FIGO(1988)手术- 病理分期系统,子宫内膜癌中诊断时为Ⅰ期者约72%、II期者约12%、III期者约13%、IV期者约3%,子宫内膜癌的发现时间越早生存率就越高,5年生存率在I期病例可在90%左右,Ⅱ期者下降到75%左右,Ⅲ期下降到60%左右,至Ⅳ期则仅有15%~26%。治疗方式的选择对于早期子宫内膜癌预后有较大的影响,原则上主要是手术治疗之外再根据病理分期、是否存在复发高危因素等加以术后辅助治疗,特别是放疗(阴道放疗、盆腔放疗)的应用,但目前对于术后放疗的价值仍存在争议,有学者报道术后放疗的I期患者局部复发率有所降低,但总体生存率无明显提高[5]。本文研究数据表明:采取手术+术后放疗的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7.8%(43/49),仅采用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67.3%(33/49)。放疗引起的副反应方面,本组引起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4例、放射性膀胱炎2例,均经内科治疗痊愈,可以认为放疗副反应较少且不严重。综上所述,手术+术后放疗能显著提高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Purdie DM, Green AC. Epidemiology of endometrial cancer: best practice and research[J]. Clin Obstet Gynaecol, 2001, 15: 341-354.  [2]Creasman WT, Odicino F, Maisonneuve P, et al. Carcinoma of the corpus uteri[J].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03, 83(Suppl 1):79-118. 

[3] 陶瑞雪,苏燕. 子宫腺肌病85例临床诊断和治疗探讨[J]. 安徽医药,2005,9(7):517-518. [4]Bar Am A, Ron I G, Kuperminc M, et al. The role of routine pelvic lymph node sampling in patients with stage l endometrial carcinoma:second thoughts.Acta Obstet Gynecol Stand,1998,77(3):347-350. 

[5] 赵志梅,欧阳惠卿.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研究现状[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