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的临床药理及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氨氯地平的临床药理及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张永良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 264200

【摘要】目的:分析氨氯地平的临床药理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主要选取2016年1月份至2017年3月份来本院应用氨氯地平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来本院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以及心绞痛等疾病时,临床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氨氯地平;临床药理;效果

氨氯地平为新药之一,目前已被普遍应用在心力衰竭、高血压以及心绞痛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并且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因为于氨氯地平应用在心绞痛与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时间并不长,当前临床关于该药的研究报道也不多,直接导致大部分患者依然要求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基于此,本文对最近几年来本院应用氨氯地平治疗的50例患者作出研究,并将结果与同期来本院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50例患者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选取2016年1月份至2017年3月份来本院应用氨氯地平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3.29±4.28)岁;按疾病类型分:心绞痛24例、高血压12例、心力衰竭14例。同时将同期来本院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男28例,女28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3.24±4.31)岁;按疾病类型分:心绞痛25例、高血压12例、心力衰竭13例。组间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具体如下:若患者为心绞痛者,取复方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口服,1片/次,1次/d;若患者为心衰者,则取西地兰0.2-0.4mg溶解在2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推;若患者为高血压者,取维拉帕米口服,初始剂量为180mg,如果患者为老年患者,则1次/d,120mg/次。

观察组应用氨氯地平治疗:心绞痛、心衰与高血压患者均给予氨氯地平治疗,5-10mg/次,1次/d。

1.3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不低于80%,判断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不低于50%,判断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无缓解甚至恶化,判断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5df739c75653d_html_0.gif 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n(%)]

组别(n=50)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64

34

2

76(76.00)

对照组

46

30

24

98(98.0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n(%)]

组别(n=50)

恶心

呕吐

乏力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

1

1

0

2(2.00)*

对照组

6

5

5

16(16.0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讨论

氨氯地平为钙离子拮抗剂之一,当前被普遍应用在心衰、高血压以及心绞痛等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并且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2]。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氨氯地平的药理作用包括以下4个方面:第一,对心脏进行保护。氨氯地平能经扩张血管与降低进入心肌细胞钙离子的含量来促使心肌细胞收缩下降,并对复灌后心脏功能以及心肌缺血症状进行改善,从而提高心脏冠状动脉血流量,心肌细胞氧耗量下降,同时对缺血心肌线粒体钙离子超负荷活动进行阻碍,有助于心肌线粒体能量合成,保持心肌细胞功能,最终对心脏功能进行保护[3]。第二,改善血流动力。氨氯地平可有机结合失活后的钙离子通道,将钙离子通道复活花费时间延长,对血管平滑肌上钙离子内流进行抑制,从而对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抑制,降低患者体内去甲肾上腺素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促使小动脉得到扩张。但是因为该药的药效发挥时间较久,扩张血管的作用也比较平缓,能够限制降低因血管快速扩张而诱发的不良反应[4]。第三,对左心室肥厚进行保护。专家们通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氨氯地平可对心肌肥厚进行阻止,恢复心或者体质量的比值。患者存在肾功能损伤现象时,氨氯地平并不会对肾功能损伤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医护人员不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同时,氨氯地平的剂量也不会对血液透析患者带来不良影响。第四,对抗动脉粥样硬化。氨氯地平可抑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表达,延迟动脉粥样硬化时间,降低动脉壁中胆固醇沉积量,并且对血液中血小板聚集与血管平滑肌增生进行抑制,促使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得到提高,从而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5]。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以及心绞痛等疾病时,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高,值得医院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左珊如,刘世坤,左笑丛,等.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与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20(1):70.

[2]魏莲,李磊.左旋氨氯地平的临床药理及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5,(21):30-30,31.

[3]冯艳芸.左旋氨氯地平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5,(25):151-152.

[4]孙军红.左旋氨氯地平的临床药理及临床应用[J].药学与临床,2013,7(8):117-118.

[5]丁明明,蒋纪红,李敏等.氨氯地平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