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 186例死亡病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5

急诊科 186例死亡病例临床分析

李阳安 1 胡可慧通讯作者

1 遂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四川遂宁 629000

通讯作者: 遂宁市中心医院康复科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总结我院急诊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急诊科死亡病例的疾病 诊断,本次成比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构成,优化急诊科资源配置,探讨抢救最佳流程,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2016年186例死亡病例。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死亡原因等因素。结果:导致死亡的病因由高到低依次排序,第一位是意外伤害,占32.25%,第二位为心血管疾病,占22.04%。第三位为脑血管疾病,占14.52%。第四位为不明原因猝死,占11.29%。结论:意外伤害占我院急诊死亡患者的最高构成比,应该加强院前急诊和院内急诊抢救,提高创伤病种的救治成功率。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猝死发生的年轻化趋势。加强急诊科硬件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应运能力;优化抢救室资源的配置。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培训,是降低院外急诊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急诊抢救;死亡病例病死率

186例急诊死亡病例临床分析

Clinical analysis of 186 cases of emergency death

Li Yang Ann 1 Hu Kehui 2

1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Suining central hospital

2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of the Suining central hospital

Author: Li Yangan, male, 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 mainly engaged in emergency clin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 Author: Hu Kehui, female, 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 mainly engaged in the study of neural rehabilitat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mergency patients in this area, analyze the disease constitu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explore the best process and reduce mortality. Methods:To analysis gender, age, Cause of deathof 186 death ca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4to 2016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cause of death was ranked by high to low order, the first was accidental injury, accounting for 32.25%, the second wa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ccounting for 22.04%,the third wa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ccounting for 14.52%,the fourth was unknown cause of death, accounting for 11.29%. Conclusion: accidental injury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mergency out of hospital and in hospital,improve the rescuesuccess rate of trauma.Improve the trend of be younger in cardiovascula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sudden death.Strengthen hardware construction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improve medical service 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optimizing resources allocation of emergency room.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out ofthe hospital throug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first aid.【关键词】 急诊抢救 死亡病例 病死率

[Key words] emergency rescue, death case,death rate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病人高度集中的场所,分析急诊病例死因的构成是急诊医学关注的焦点,研究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可以了解该地区疾病的特点,有助于急诊科工作的抢救准备,提高应对反应能力,提高针对性疾病的抢救水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2016年12月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14年1月1日一2016年12月31日我院急诊科记录完整的急诊死亡病案,包括院前、在急诊科内及经急诊科入ICU后24小时内死亡患者,共186例。

1.2研究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采用ICD一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用Excel软件对死亡患者的年龄、性别、死亡原因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2结果

年龄及性别分布

在急诊186例死亡病例中,其中男性113 例,女性 73 例,年龄最大94岁,最小5月,平均年龄44岁。

中年组(40-49岁)死亡病例最多,共32例,占17.20%;其次为儿童组(<14岁),死亡30例,占16.13%;在所有死亡病例中,男性113例,占死亡人数的60.75%;女性73例,占死亡人数的39.25%;男女性别比为1.55:1。

表1 2014年一2016年死亡患者年龄、性别分布与构成(n,%)

年龄组

死亡人数 构成比 男性 女性 男:女

(例) (﹪) (例) (例)

<14 30 16.13 10 20 0.50:1

15-19 8 4.30 4 4 1.0:1

20-29 12 6.45 6 6 1.0:1

30-39 20 10.75 16 4 4.0:1

40-49 32 17.20 24 8 3.0:1

50-59 24 12.90 17 7 2.43:1

60-69 14 7.53 8 6 1.33:1

70-79 24 12.90 16 8 2.0:1

80-89 10 5.39 6 4 1.50:1

90- 7 3.76 4 3 1.33:1

不详 5 2.69 2 3 0.67:1

合计 186 100 113 73 1.55:1

表2 2014年一2016年急诊科死亡原因构成情况

死因 例数(n=186) 构成比 (﹪) 男性 (n=113) 女性 (n=73) 男:女 顺位

意外伤害 60 32.25 37 23 1.60:1 1

心血管疾病 41 22.04 23 18 1.27:1 2

脑血管疾病 27 14.52 15 12 1.25:1 3

不明原因猝死 21 11.29 14 7 2.00:1 4

肺部疾病 12 6.46 8 6 1.33:1 5

中毒 10 5.37 4 6 0.66:1 6

溺水 7 3.76 2 5 0.40:1 7

肿瘤终末期 5 2.69 2 3 0.66:1 8

其他 3 1.62 2 1 2.00:1 9

表3 2014年一2016年急诊科院前、急诊抢救室、ICU死亡构成情况

死因 院前 <1小时 1小时< 急诊抢救室<4小时 ICU<24小时

意外伤害 28 21 11

心血管疾病 6 15 20

脑血管疾病 8 9 10

不明原因猝死 13 5 3

肺部疾病 2 1 9

中毒 2 2 6

溺水 3 2 2

肿瘤终末期 2 1 2

其他 0 1 2

合计: 64 (34%) 57 (31%) 65(35%)

3讨论

3.1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一2016年我院急诊科以意外伤害死亡排在第一位。与创伤占我国城市死亡原因的第五位[ 1]不符, 30-60岁意外伤害死亡占40.95 % ,与国内大部分研究类似2-3.创伤在整体疾病致死中的比重日益突出,已经成为40-49岁人群中第一死亡原因。交通伤是导致的死亡仍是主要原因。根据Trunkey总结的创伤死亡曲线的3个峰:第一峰,也是最高死亡峰,包括立即死亡或极早期死亡(<1 h),约占全部死亡患者的45%;第二个峰是早期死亡(1—4 h),此期死亡者约占34%;第三个峰为后期死亡(≥l周),约占总死亡率的20%。表3统计显示,65%的患者﹤4小时内出现死亡,与Trunkey研究一致。根据最新死亡曲线模型,有一半左右的创伤死亡者当场死亡或死于的l h内。严重的创伤性和(或)失血性休克患者在伤后“黄金1小时”内,前10 分钟又是决定性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如果伤员的出血被控制和处置,同时预防窒息的发生,可避免患者死亡。促使现场急救医务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为创伤患者进行有效的处理,可以大大提高创伤救治效果。

针对上述特点,可以做出以下措施:1.加强急诊人员建设,建成专业水平的急救团队。具有高 、精 、专的急救医疗团队是提高创伤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和前提。 急诊医务工作者必须要具备掌握最基本的急救应急措施,并能够积极运用当代最前端的创伤救治技术。 院前急救能否取得好的成效 ,急救医务工作者的急救水平和质量对其有着直接影响 。对患者病情诊断明确的时间越短,就能为患者争取到急救时间 。从而也就能大大的提高急诊外科创伤救治的成功率。2,建立一个快速应急反应机制。首先,急诊科在接到“120”急救中心的指令后,4分钟内快速出诊,争取第一时间到达患者身边,根据病情采取有效救治。其次,与医院不同科室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开辟“绿色通道”,减少中间环节,以降低患者死亡率。3, 院前急救反应能力是衡量院前创伤救治的重要指标。 对于那些伤势比较严重的创伤患者在伤后 30分钟内进行急救, 可以挽救 17-29%的患者生命。 严重创伤,即刻死亡和早期死亡伤在创伤的三个死亡峰段中所占比重较大 ,因此稍微耽误片刻时间就会失去抢救时机 。能否在最佳抢救时机内对患者进行正确的伤势诊断和治疗,要比伤情本身更影响患者的存活率。由此可以得出建立一体化的院前 、院内急救机制能够大大提高创伤救治的成功率。

3.2本组病例的第二、三位根本死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循环系统疾病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4]。循环系统疾病一般与动脉硬化有关5,而老年人随年龄增大,多具有高血压,其动脉壁也更脆弱容易发生断裂,进而加速动脉硬化,形成恶性的循环。加之老年人体力活动较少,多超重和肥胖,因而出现高血糖、高血脂,这些危险因素综合作用,促进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6]

3.3 本组的第四位是不明原因猝死。由于猝死多发生在院外,发病突然,第一目击人缺乏心肺复苏知识,患者很难得到快速有效地治疗。使得猝死发生后死亡率极高。有关资料显示,心源性猝死与饮酒史、吸烟史有密切关联,酒精会对心肌细胞造成一定的损害,烟草中的尼古丁引发患者冠脉痉挛现象,加重患者心肌缺血的症状[7]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是导致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8-9]。近年主动脉夹层呈上升趋势,是非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

3.4 肺部疾病的致死率仍较高,与环境污染、吸烟和粉尘相关,但主要因素仍是基础性肺病,长期反复发作,导致的不可逆损伤有关。脑卒中后遗症导致吞咽功能下降,咳嗽无力,引起的吸入性肺炎,卧床引起坠及性肺炎等,均应高度重视。

3.5药物(农药)、药酒中毒引起的死亡仍较高发,应就近必要处置后,往往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普以下级医疗机构在急性中毒救治能力就显得越发重要了。

3.6本资料研究结果还发现,<14岁青少年死亡30例,占16.13%。高于我国14 岁以下儿童每年意外死亡率0.07%[10]。儿童伤害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健康的一个主要问题。意外伤害事件的主要原因:(1)年龄小,不能分辨潜在危险因素,容易受伤。 (2)缺少交通安全教育:不遵守交通规则,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3)家长疏于管理:是儿童受伤害、溺水的主要原因。(4)窒息:气道异物是儿童发生窒息重要原因。(5)中毒:儿童好奇心强,容易误食药物及被农药污染的食品,导致中毒。(6 )城乡留守儿童增多,缺少父母的监督和关爱,祖父母的照顾不力及溺爱对青少年身心发育不利,容易遭受自身伤害和对他人伤害,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综上所述,在我院急诊科死亡患者中,意外伤害占死亡原因首位。故应加强道路安全知识教育,加强行业安全知识的培训,加强青少年安全教育。对于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疾病,加强社区医生对社区民众健康管理,有效的落实三级预防,可望有效降低院前死亡率。当然,最根本有效的措施是对心、脑血管早期的防控。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普及全民心肺复苏知识,培训公众心肺复苏技术,使第一目击人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猝死的发生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救治,是减少猝死发生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特别是加强急诊科能力建设,提高医院急救工作者自身素质和院前急救管理的水平,才能争取挽救到更多的生命,减少非自然死亡。

参考文献

[1] 盛志勇. 军队医院战创伤学科建设的思考[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12):139 9-14 01.

[2] 刘勇. 5393例创伤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5):257-260.

[3] 周海龙. 969例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国急救杂志,2009,29(7):663-666.

[4] 刘美娜,陈银萍,张秋菊,等. 循环系统疾病的健康生命年损失研究[J].中国医院统计,2009,16(1):5-7.

[5]王娟.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9):1146—1147.

[6] 李慧芳:浅谈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8B): 1089—1090.

[7] 冯 杰. 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4,(07):7-9.

[8] 罗毓萍, 任继刚, 秦雯霞, 盛国安. 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临床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42-43,46.

[9] 王少霞.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20):100-101.

[10] 张雁,温新华,陈志,等.参与式培训在中学生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2(18)221-222.

作者简介:李阳安,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急诊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胡可慧,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康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