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探讨

邓菁菁

齐齐哈尔医学院 161000

【摘要】目的: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的临床影像学特征。方法:将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7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编号法纳入MR组与CT组(n=36),采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予以诊断。结果:MR组诊断符合率为94.44%(34/36),CT组诊断符合率为83.33%(30/36),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T与MR在上部脑桥、中部脑桥的诊断符合率相对较高,显著高于下部脑桥诊断符合率,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脑桥梗死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突出,通过MR与CT等影像学检查的方式,能够清晰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患者实施早期对症治疗。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临床影像学特征

脑血管疾病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类型,且预后效果较差,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会产生较大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突出,基于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加以分析,有助于明确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加以分析,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文章将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7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编号法纳入MR组与CT组,应用不同的影像学诊断方式予以探究,明确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现总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7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编号法纳入MR组与CT组(n=36),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检验证实了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CT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20:16,患者年龄在51岁到72岁之间,年龄均数为(62.01±4.12)岁。MR组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比例19:17,患者年龄在50岁到72岁之间,年龄均数为(62.03±4.07)岁。组间年龄、性别资料比较无明显区别,具有分组讨论价值(p>0.05)。

1.2 方法

采用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予以诊断,(1)CT检查:应用64排螺旋CT实施CT扫查,参数设置为电压120kV,电流400mA,单层扫描时间为1.5s,层厚为0.625mm。重建层厚选择为5mm[1]。(2)MR检查:应用1.5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为患者实施检查,横断位T1W1、T2W1,矢状位T2加权成像,且实施Flair成像扫查[2]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分析影像学检查的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软件实施数据计算与统计,通过%与n的形式表达数据,且借助χ2予以检验,P<0.05视为包含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R组与CT组临床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的符合率对比

CT组诊断符合率为83.33%(30/36),MR组诊断符合率为94.44%(34/36),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MR组与CT组临床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的符合率对比

组别

患者(n)

符合(n)

不符合(n)

符合率(%)

CT组

36

30

6

83.33

MR组

36

34

2

94.44

x2

-

-

-

6.94

p

-

-

-

0.000

2.2 CT组与MR组诊断上部脑桥、中部脑桥及下部脑桥诊断符合率对比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上部脑桥、中部脑桥及下部脑桥患者分别为14例、15例及7例。MR诊断上部脑桥、中部脑桥及下部脑桥患者分别为14例、15例及5例;CT诊断上部脑桥、中部脑桥及下部脑桥患者分别为14例、14例及2例。CT与MR在上部脑桥、中部脑桥的诊断符合率相对较高,显著高于下部脑桥诊断符合率,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桥的血源主要来自于基底动脉脑乔支,基底动脉脑乔支具体包含旁中央支、中央支、短旋支和长旋支[3]。任何一个环节的故障均会影响患者脑桥血流供应效果,易于发生血栓,血管堵塞等问题,诱发脑桥梗死症状

[4]。脑桥梗死可以发生在孤立性脑桥梗死中,也可以发生于椎基底动脉梗死中,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将带来较大威胁[5]

基于数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MR组诊断符合率为94.44%,CT组诊断符合率为83.33%,组间差异比较表明MR与CT均为临床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的有效方式,但是CT诊断符合率相对较高。同时CT与MR在上部脑桥、中部脑桥的诊断符合率相对较高,显著高于下部脑桥诊断符合率。临床诊断中可以将多种影像学技术相互融合,进而全面提升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患者的诊断准确度。

综上所述,动脉粥样硬化脑桥梗死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突出,通过MR与CT等影像学检查的方式,能够清晰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患者实施早期对症治疗,积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愈率,建议广泛应用于动脉粥样硬化脑桥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

【参考文献】

[1]张远锦,董荃,方可,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比较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0):1062-1066.

[2]张远锦,董荃,方可,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桥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比较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0):1062-1066.

[3]甄杰,高杰,张明,等.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症的鉴别诊断[J].医学综述,2017,(19):3878-3882+3888.

[4]杨妙雄,石炎川,陈跃鸿,等.孤立脑桥旁中央动脉供血区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11):70-72.

[5]吴斐,曹文杰,董强.急性脑桥梗死后并发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合文献分析(附3例报道)[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4,22(04):40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