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单建地下室防水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6
/ 2

小型单建地下室防水技术探讨

王峰

32395部队,辽宁 沈阳 110162

摘要:地下工程防水施工质量对于建筑物的整体安全和使用功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下建筑防水效能直接关系到地下工程建设的成败。本文针对北方小型单建地下室,从设计、施工等方面探讨地下室防水技术措施,为提高地下工程防水质量提供经验。

关键词:小型地下室;防水;技术措施

1小型地下室防水技术特点

地下工程防水施工质量对于建筑物的整体安全和使用功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地下建筑防水效能直接关系到地下工程建设的成败,地下建筑防水的关键在于,在迎水面形成一层牢固的封闭的防水壳体,用于抵挡外界水压力对主体建筑的侵蚀和渗透。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等方面都是围绕这一主题采取各种措施,提高防水效能,改善内部环境。根据需要,在北方边境江边地区建设了小型单建地下室,用于储存物资及人员停留。地下室埋深2-6m,分为主体和出入口、通风口等部分以及相连通的地下通廊,总面积60-200平方米。北方地区气候、地质条件复杂,冬季寒冷,地下水位高且随季节性变化大,给防水施工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必须综合采取多种措施。

2地下室设计过程中防水技术措施

2.1.平面设计技术

平面设计上,地下室平面选型尽量方正,避免过多的凸出与凹陷,形成较多转角。主体部分与出入口、通风竖井等部分尺度差异较大,尽量融合设计,形成同一宽度,减少平面外轮廓的转折。过多的凸凹与转角,不利于混凝土墙体施工支模、浇筑及振捣等,造成混凝土空洞、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影响墙体迎水面防水效果。对于外墙的外包防水卷材,各种转角,尤其是阴角过多,会严重影响防水卷材铺贴质量与防水效果。主体和出入口部分以及出入口外的通廊连接处如果宽度差异较大,应在变化处设置变形缝;通廊较长处应根据地质条件,每隔10-20米设一道变形缝,避免由于基础沉降不均造成结构裂缝导致渗漏水。

2.2根据地质条件,合理确定地下室埋设方式及埋深标高

北方江边具有高寒高水位的特点,即使在山区或坡地也存在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根据地勘报告和现场踏勘问询结果,如果拟建地点常年水位较低,低于拟建地下室基础底板埋深,就可以采用全埋式建设方案,将地下室主体全部埋设于地下,起到保护作用。如果水位较高,则应异地选址或者采用半埋方式,使基础底板高于常水位,地下室主体高出地面部分填土覆盖。这样既保证了土体对地下室的保护作用,又不至于将地下室常年泡于水位之下,影响防水效果。但应注意的是,基础底板埋深不能高于当地土壤冻深,防止地基冬天冻胀造成基础破坏导致防水失效。

2.3合理确定防水等级和防水构造

地下室防水等级根据人员活动情况而定,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可定为二级,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应定为一级。二级防水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自防水外墙+防水卷材二道设防。通常防水混凝土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结合结构设计可采用300-350mm厚混凝土外墙。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对防水卷材抗冻性、耐久性要求较高,可采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4+4mm厚双层铺贴。施工缝和变形缝处均应采用中埋式止水带二次浇筑,止水带最好采用1-2mm厚的紫铜板或2-3mm厚的钢板,止水带应沿施工缝或变形缝通长封闭,如有接缝应焊接严密平整。对于地下室高于当地冻深的部分,还要设置保温层,采用挤塑苯板外挂网抹胶泥,防止地下室冻融对防水层的破坏。

2.4合理选用结构形式和材料

小型地下室可采用整体式筏板基础、墙承重结构、整体式顶盖,尽量不采用桩基、独基或条基以及梁板柱结构,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内外表面的平整度,既便于混凝土支模浇筑振捣施工,又便于后续外贴防水卷材作业。混凝土采用C30混凝土,不宜采用过高标号的混凝土,水泥选用425号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避免水灰比过高及水化热过大引起混凝土热胀冷缩产生裂缝。拌制混凝土的砂石也应提出要求:粗骨料宜采用5-31mm连续粒级的二类碎石,含泥量控制在0.4%以下;细骨料采用颗粒级配为II级、细度模数为2.5的砂粒,含泥量控制在0.4%以下,这样能够保证浇筑混凝土的质量。

2.5.注重防水收头设计

地下室封闭的防水壳体,最终还是要在出地面处人员出入口或通风口处进行开口,因此这部分防水设计是薄弱环节必须高度重视,防水收头处往往是渗漏水的起点并由此破坏整个防水体系。出地面墙体的高度应大于600mm,相应的防水卷材收头也应高出室外地面600mm以上,防止雨水溅入以及人为损坏。此处卷材收头应嵌入混凝土墙体内沿长度方向用压条钉牢并用密封油膏抹平,上设挑檐外设保护层。在出入口台阶等卷材不能上翻处,可以水平向内翻折长度大于500mm嵌入混凝土顶板内固定并用油膏密封。无法翻折的要尽量在室外地面以上嵌入墙体固定密封,外部附加防水卷材并用永久性保护墙封闭。

2.6.采取多种辅助措施增强防水效果

外墙顶板及防水卷材的保护至关重要。外墙底部应采用砖墙保护层,底板以及侧墙向上延伸300mm部分应同时浇筑,此时,砖墙保护层内面涂砂浆抹光,可作为防水混凝土以及外包卷材防水层的模板,卷材防水层可直接由底板垫层上卷贴至砖墙保护层内面,而后浇筑混凝土;侧墙及防水层也应采用砖保护墙或苯板保护层与回填土隔离;顶板防水层上应设置一层塑料薄膜隔离层厚再摊铺细石混凝土作为保护层,细石混凝土上表面应向四周找坡排除积水。在主体结构完成后回填土时,可采用二八灰土或不透水的粘土分层夯实回填至顶盖和侧墙外侧作为辅助防水层,也具有一定的阻水效果。在坡地构筑地下室时,可在主体结构外侧底部顺坡埋设透水盲管,将地下水汇集后引至下坡排走。

3地下室施工过程中防水技术措施

3.1.尽量减少混凝土施工中留设孔缝

地下室顶板和侧墙混凝土应一次支模浇筑完成,仅在底板与侧墙交接处留设一道施工缝,而且此处施工缝应在侧墙上高出底板上表面300mm处留设,即将地板和向上翻起的侧墙一同浇筑,在施工缝处埋设止水带,并在侧墙外侧加铺一层防水卷材。尽量采用钢模板,避免采用木模板时为固定模板在混凝土中留设穿墙螺栓。对于钢模板来说,墙体内预留的拉片能够与混凝土结合紧密,拉片外露部分在拆模后予以割除并打磨光滑。如果有管线需要穿过墙体或顶板则必须预埋钢质穿墙套管,钢套管外应焊接牢固止水钢环,套管迎水面还要附加防水卷材。

3.2.采取构造措施防止裂缝

钢筋混凝土外墙多采用双层双向配筋,配筋间距不宜过大,钢筋外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大于50mm。经结构设计人员认可,可将粗钢筋大间距改为细钢筋小间距,并将外层钢筋的横向钢筋布置于竖向钢筋外侧,提高混凝土墙外表面竖向抗裂能力。在混凝土内外墙T型交接处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可在钢筋外侧增设钢丝网片,宽度比内墙两侧各宽出300mm,以减少裂缝产生。

3.3.注重施工质量

采取各种设计施工措施做好地下室防水,最终的环节还是落到严控施工质量上。选取高素质的施工队伍及项目经理、采用严格高效的施工质量控制制度以及聘请认真负责的施工监理人员都是提高地下防水上高质量的必要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设计到施工各个环节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地下室防水效能,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地下室使用功能,提高地下建筑耐久性。随着现代建筑科技的不断发展,必将有更多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到地下建筑防水技术领域中,提高我国地下建筑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要求。

参考文献

[1]顾素华.对建筑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21).

[2]李连秋,黄莉,汪波.建筑工程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