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3

PDCA循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杨鸿宇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361000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给予传统终末质量管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文书管理、分级护理、病室管理、责任制护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为医院服务质量重要组成部分,而据统计表明,一半以上的医患纠纷均与护理有关,所以需加大对护理质量的重视,但基础护理工作量大、内容繁多,往往护理人员都不是很重视护理质量,所以容易出现问题[1]。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方法,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其中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阶段[2]。而PDCA循环管理就是指按照P-D-C-A的顺序继续实施管理,不仅可以夯实基础护理,还可以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促进医患和谐。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将PDCA循环管理运用到基础护理中,效果显著,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对照组给予传统终末质量管理。观察组男94例,女56例;年龄11~85岁,平均(54.2±6.7)岁;42例眼底疾病、38例眼表疾病、40例白内障、30例眼整形。对照组男96例,女54例;年龄10~85岁,平均(56.2±6.3)岁;40例眼底疾病、39例眼表疾病、41例白内障、30例眼整形。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终末质量管理,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即先将常规实施一遍,然后评估其中的不足之处,再规范不足的解决方式,最后实施规范后的护理方式。内容如下:(1)计划阶段:护理部根据2013年检查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拟定2014年护理质量检查计划;(2)实施阶段:就是实施计划阶段的内容,各质控小组根据护理部制定的计划,对全院的质量进行计划性的检查;(3)检查阶段:此阶段就是将上一步落实的情况再核实,将实施阶段的结果与计划目标进行对比,查看是否按护理操作规程、按要求、按计划完成,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此阶段由护理质控组进行;(4)处理阶段:每季度对护理质量检查项目进行讨论,每个季度都要进行,不可间断,确保质量管理情况的连续性;同时将上个阶段的问题进行总结,作为下一个阶段的重点,以此进行循环[3]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1)护理质量评估:包括护理差错次数、文件管理、分级护理、病房管理管理、责任制护理,每项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2)不良事件:包括员工针刺伤、手术/侵入性差错、给药错误、坠床跌倒、检查检验等;(3)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满分100分,不满意<80分、一般80~89分、满意≥9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疗效比较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5df8220d72c96_html_8a0f6ebf04269433.gif)表示,采用t检验,完成组间临床指标的比较,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差错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文书管理、分级护理、病室管理、责任制护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n(5df8220d72c96_html_8a0f6ebf04269433.gif)]

组别

护理差错次数

护理文书管理

分级护理

病房管理

责任制护理

观察组

150

0(00.00)

95.8±3.9

96.2±3.0

94.6±4.2

94.4±4.4

对照组

150

24(16.00)

78.8±3.8

81.2±4.0

78.0±3.3

78.2±3.7

χ2/t

-

17.3913

38.2369

36.7423

38.0630

34.5124

P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员工针刺伤

手术/侵入性差错

给药错误

跌倒坠床

检查检验

总发生率

观察组

150

0(0.00)

0(0.00)

0(0.00)

0(0.00)

2(1.33)

2(1.33)

对照组

150

1(0.67)

2(1.33)

3(2.00)

2(1.33)

3(2.00)

11(7.33)

χ2

-

0.6723

1.3389

2.0202

1.3389

0.1371

4.3452

P

-

0.4123

0.2472

0.1552

0.2472

0.7112

0.0371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150

3(2.00)

8(5.33)

139(92.67)

147(98.00)

对照组

150

27(18.00)

16(10.67)

107(71.33)

123(82.00)

χ2

-

14.2222

1.9372

15.4267

14.2222

P

-

0.0002

0.1640

0.0000

0.0002

3 讨论

PDCA循环模式其实最先运用于企业为,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而实施的,最后遍布了各个行业,不管是科室还是医院都很适合采用PDCA循环管理。所谓用PDCA循环管理就是制定质量计划、组织实施、分析结果、总结处理的一个过程,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即为认识到实践再到再认识的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4]。PDCA循环管理包括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4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环环相扣,可以不断的总结问题,然后赋予下一阶段新的内容,通过及时的改进来提高处理阶段[5]。在PDCA循环管理中,主要是突出了护理质量的监控力度,监督每一个环节,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是一个及时发现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的过程,是一种循环模式,是一个不断延续下去的管理,不仅改善了住院环境,同时也逐渐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差错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文书管理、分级护理、病室管理、责任制护理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这说明PDCA 循环管理效果很好,极大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还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所以患者对此感到很满意。

综上所述,PDCA循环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强化医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顾贵芸,朱艳. PDCA循环在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2):12-13.

[2]郭慧萍. 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家庭医药,2017(3)15-16

[3]李新霞,任海燕,焦改梅,等.运用PDCA循环提升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6,38(s1):137-140.

[4]潘艳.PDCA循环在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5):107-109.

[5]蒋小娟,张阳芳. PDCA循环在外科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 2016,28(5):69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