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不同前纵隔病变的 CT特征性表现特点及 CT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分析不同前纵隔病变的 CT特征性表现特点及 CT诊断价值

谈恒吉

舟曲县人民医院 7463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前纵隔病变的CT特征性表现特点及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科室2009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30例前纵膈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实施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总结CT检查的诊断结果及图像特征。结果:病理检查结果良性病变24例,包括良性畸胎瘤10例,良性胸腺瘤14例;恶性病变6例,包括恶性畸胎瘤2例,恶性纵膈淋巴瘤1例,恶性胸腺瘤3例。CT检查结果良性病变25例,包括良性畸胎瘤9例,良性胸腺瘤16例;恶性病变5例,包括恶性畸胎瘤2例,纵膈淋巴瘤1例,恶性胸腺瘤2例。CT检查良性病变中23例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同,恶性病变诊断结果均与病理检查相同,CT诊断敏感性为81.7%(5/6),特异性为95.8%(23/24),诊断准确率为93.3%(28/30)。结论:实施CT诊断前纵隔病变效果显著,诊断准确率高。

关键词:前纵隔病变;CT;特征性表现特点;诊断价值

纵隔是指左右纵膈胸膜之间器官、组织的总称,前纵隔是胸骨体、心包前壁之间的间隙,其中包括部分纵隔前淋巴结、胸膜囊前部、疏松结缔组织。前纵膈病变多属于占位性病变,且以肿瘤为主。病灶多较为隐匿,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病灶较小时常规胸片诊断有一定困难,影响患者早期治疗[1]。CT检查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本科室对2009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30例前纵膈病变患者临床诊断中运用了CT检查,现将患者诊断结果总结以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室2009年1月到2017年12月间30例前纵膈病变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跨度22-79岁,平均年龄50.6岁(s=11.3);临床表现:气促15例,胸痛11例,胸闷20例,消瘦9例。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过程。排除检查依从性较差患者及CT检查禁忌患者。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实施CT检查,并将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实施西门子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机实施检查。检查前指导患者禁食4h,并除去金属饰品、敷料等相关影响研究结果物品,指导患者检查中屏气。使患者采取仰卧位,双手抱住头部,指导患者吸气、屏气。常规平扫结束后,对患者肘正中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入60ml碘海醇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注射速度为2-3ml/s,延迟30s扫描。检查结束后将图像传至工作站,由2名医师实施联合阅片,观察病灶形态结构及病灶与周边组织关系。病理检查由上级医院实施。

1.3 观察指标

分析总结患者CT检查诊断效果,总结C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

1.4 数据统计

用SPSS20.0软件处理,用率表示诊断结果。

2 结果

患者CT检查结果良性病变25例,恶性病变5例;病理检查结果良性病变24例,恶性病变6例。CT检查良性病变中,23例患者疾病类型与病理检查相同,恶性病变疾病类型均与病理检查相同,CT诊断敏感性为81.7%(5/6),特异性为95.8%(23/24),诊断准确率为93.3%(28/30)。患者具体检查结果详见下表1。

表1 CT检查及病理检查对各类疾病的检出结果

组别

例数

良性病变

恶性病变

畸胎瘤

胸腺瘤

总计

畸胎瘤

纵膈淋巴瘤

胸腺瘤

总计

CT检查

30

9

16

25

2

1

2

5

病理检查

30

10

14

24

2

1

3

6

3 讨论

3.1 CT诊断前纵膈病变的效果

前纵膈病变可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早期症状均不明显,但良性病变随病灶增大压迫周边脏器及组织,影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而恶性病变易引起周围淋巴结肿大,甚至远处转移[2]。良性和恶性病变均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早确诊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传统X线检查图像清晰度不高,对于微小病灶诊断效果不佳,漏诊率较高。MRI诊断图像分辨率高,但检测时间较长,检查费用较高。CT检查是目前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方式,简单、快捷,扫描时间短,实施CT诊断可准确定位,并通过图像重建获得三维图像,了解病灶组织与周边正常组织关系,有效提升诊断效果

[3]。本研究中对30例前纵膈病变患者实施CT检查,结果显示CT诊断敏感性为81.7%,特异性为95.8%,诊断准确率为93.3%。蔡会卿[4]的相关研究中,39例患者实施CT检查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7.0%,诊断准确率为92.3%。两种研究结果中CT诊断特异性、准确率均较高,而敏感性较低,分析原因可能与研究样本基数较少相关。但总体来说,CT诊断前纵膈病变效果良好,漏诊和误诊均较低。

3.2 CT诊断不同前纵膈病变的图像特点

本研究中患者疾病类型主要分为畸胎瘤、纵膈淋巴瘤、胸腺瘤三种,且存在良恶性之分,诊断难度较大。胸腺瘤是前纵膈病变的常见类型,且多为良性病变,少数病变存在侵袭性恶变风险[5]。多数良性胸腺瘤患者无明显症状,CT检查显示为包膜完整、轮廓清晰、光滑;侵袭性恶性胸腺瘤多表现为包膜不完整、轮廓模糊,部分患者病灶表面存在小结节凸起及分叶状。畸胎瘤在前纵膈病变中也较为多发,病灶多出现骨化、液态脂质、钙化等混合密度影,病灶内部可表现为实性、囊性、囊实混合性状态[6]。纵膈淋巴瘤一般呈多组淋巴结受累,以前纵隔及支气管旁组最常见,多结节融合多见。增强多呈轻中度均匀强化。

综上所述,CT诊断前纵隔病变效果显著,诊断准确率高,且诊断过程简单、快捷,对患者耐受性要求较低,诊断范围较广,运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王朝文,潘海锋,吴驰,等.前纵隔淋巴瘤的CT特征及误诊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7):61-62,封2.

[2]程良.不同前纵隔病变的CT特征性表现特点及CT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2):123-124.

[3]任悠悠.纵隔常见的淋巴结病变的CT表现特征及诊断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382-383.

[4]蔡会卿.不同前纵隔病变的CT特征性表现特点及CT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2):51-53.

[5]牛晨,郭丽萍,令潇,等.罕见纵隔原发性精原细胞瘤的 CT 表现及临床特点[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24):3937-3940.

[6]王斌,聂忠仕.前纵隔占位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7):2568-2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