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与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康复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与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底康复的应用效果

王磊

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产后盆底康复中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和盆底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6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单用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生物反馈,对比两组盆底肌力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级患者1例,II级患者6例,III级患者5例,IV级患者9例,V级患者13例;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3.5±4.5)分,(62.8±7.5)分,(71.4±7.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与盆底康复训练能够促进盆底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康复训练

盆底功能障碍可导致盆腔脏器损伤、脱垂,尿失禁等[1],对产妇造成严重影响。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在近年来治疗盆底功能障碍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提高康复效果,本研究对我院分娩的产妇采取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6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为足月自然分娩,在产后42d后进行产后康复;产妇经检查提示产后42d恶露干净、无盆腔炎、泌尿系统感染、阴道炎等疾病。所有产妇对产后康复方法知情同意。排除剖宫产、早产、巨大儿等产妇。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1~33岁,平均(26.8±2.5)岁;新生儿体重2.61~3.88kg,平均(3.35±0.18)kg;对照组年龄21~35岁,平均(27.1±2.6)岁;新生儿体重2.62~3.82kg,平均(3.31±0.21)kg;两组产妇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强。

1.2方法

对照组单用传统盆底康复训练,鼓励产妇在吸气时进行收缩盆底肌5秒以上,进行提肛运动,反复进行10次;根据产妇具体情况每日进行以上训练4~8次;嘱产妇在进行训练时,将收缩和放松的节律掌握好,缩短盆底肌恢复时间。观察组给予患者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具体如下:对患者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首先将产妇大小便排空,帮助产妇采取仰卧位,将引导电极放置在阴道内,收集反馈电流,电流强度有0mA逐渐增加,当产妇出现刺激感,但无痛苦感时为止,维持此电流强度20分钟,每周治疗2次。通过生物反馈信心,对每位产妇进行针对性的盆底训练,也可将盆底康复期放置阴道内,嘱产妇进行阴道收缩训练,促进产妇的阴道收缩力,每次训练时间在20分组左右,每周进行两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盆底肌力的变化情况及生活质量。盆底肌力测定分为五个等级,患者肌肉颤动为I级;患者肌肉不完全收缩为II级;患者肌肉完全收缩,无对抗阻力为III级;患者肌肉完全收缩,轻微对抗为IV级,患者肌肉完全收缩,持续对抗为V级。在进行康复3个月后,对产妇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产妇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当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盆底肌力情况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I级患者11例,II级患者10例,III级患者5例,IV级患者5例,V级患者3例;对照组I级患者10例,II级患者8例,III级患者7例,IV级患者6例,V级患者3例;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级患者1例,II级患者6例,III级患者5例,IV级患者9例,V级患者13例;对照组I级患者9例,II级患者8例,III级患者10例,IV级患者3例,V级患者3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61.8±4.5)分,(55.1±4.2)分,(65.3±4.8)分;对照组分别为(61.2±4.1)分,(55.6±4.1)分,(66.1±4.9)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3.5±4.5)分,(62.8±7.5)分,(71.4±7.7)分;对照组分别为(64.8±5.3)分,(58.2±3.4)分,(67.5±5.3)分;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在产后非常多见,主要是由于产妇在妊娠和分娩后造成盆底支撑结构受损,可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产后42d后应做好盆底功能锻炼,来恢复盆底肌的收缩能力,预防并发症。本研究中对产妇采取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通过电刺激促进产妇交感神经通路兴奋,对副交感神经起到抑制作用,来促进盆底肌群收缩;同时电刺激能够对盆底肌群直接刺激[2],让盆底组织和肌群受到刺激,产生生理活动。生物反馈则是通过将信息转变为图像信息,使医生和产妇能够直接观测到盆底肌肉活动的状态[3],从而在治疗上能够结合产妇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措施,促进盆底肌力恢复。本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现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可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芳芳.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Kegel训练对产后盆底疾病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1):56-57.

[2]陈伟光,余刚,高绍青,黄东.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4):35-38.

[3]杜霄.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及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6):2586-2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