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李静

泰安市东平县接山镇卫生院,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30例为观察对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负性情绪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护理效果

在高血压疾病中,多数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中老年人居多,遗传因素、高钠饮食、肥胖、精神紧张以及饮酒等不良习惯均是该病的发病原因。原发性高血压起病隐匿且进展缓慢,不容易被患者发现,许多患者得知患有高血压后会发生头晕、失眠、健忘等一系列神经症样症状,另外高血压易导致患者发生心、脑、肾及眼底病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尤其是老年人情绪波动较大,因此良好的心理疏导对改善病情十分重要。我院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3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患者中男33例,女32例,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68.4±3.6)岁,病程3~22年;对照组65例患者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0.2±3.9)岁,病程4~23年。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存在其他脏器严重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抗压药治疗,且对此次研究知情并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接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责任护士制订护理方案后由当班护士执行,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控制患者饮食,建议采用清淡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适量补充蛋白质并多食用蔬菜、粗粮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的发生。另外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饮酒和吸烟,定时、适量运动及控制体重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具体病情、文化程度、家庭背景以及当前的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并向其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使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同时对患者进行口头宣教,发放住院手册,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与患者沟通时保持亲切随和的态度,老年患者多听力不佳、理解程度差,应当耐心细致的反复向患者讲解,可配合肢体语言,尽量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知识和治疗措施,以此缓解其焦虑担忧的心理。

(2)开展定期心理疏导:每周定期开展关于高血压疾病的知识讲座,讲座中主要介绍高血压的相关基础知识、治疗方法、用药说明及自我监测方法等,另外还需要向患者讲解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焦虑和精神紧张等)的好处。患者住院期间每日定期查房,询问其用药情况,对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估,一旦发现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缓解负性情绪。可指导患者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如听音乐、深呼吸、慢走锻炼等。

(3)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家属认识到患者的担忧和焦虑,并指导其掌握适当的疏导患者心理情绪的方法,给予患者关心和照顾。尤其对于家属较少陪伴的患者,其孤独感较强,护理人员需积极与家属沟通,提醒家属多来院探望和陪伴。家属可与医护人员配合举办各种文娱活动,结合患者爱好等提供患者乐于参加的活动,帮助其寻找生活的乐趣,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使用SAS和SDS评分量表进行评定,分值越低表明负性情绪越轻。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5df8329e21a73_html_7a9faeb265ffbae4.gif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中治疗不依从患者3例,治疗依从率为95.38%;对照组中治疗不依从12例,治疗依从率为81.54%。观察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SAS评分:观察组护理前为(50.2±3.1)分,护理后为(40.2±1.5)分;对照组护理前为(51.8±3.3)分,护理后为(45.8±3.6)分。SDS评分:观察组护理前为(49.4±3.7)分,护理后为(38.3±1.7)分;对照组护理前为(50.2±2.9)分,护理后为(44.5±3.4)分。护理前两组患者两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均有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非常满意42例、满意21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6.92%;对照组中,非常满意22例、满意36例、不满意7例,护理满意度为89.2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发展,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率持续升高,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影响患者血压水平的因素除肥胖、不良生活习惯外,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也会使患者血压出现很大波动。尤其是老年患者,情绪十分不稳,缺乏安全感,对疾病的恐惧会使其产生一些列的神经症样症状,再加上患者对疾病知晓率低,治疗依从性较差,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以往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不仅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对疾病的治疗和转归有很大影响[1-2]。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良好的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度程度后可增强其治疗依从性,最终取得更加明显的降压效果。此次研究中,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负性情绪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雪颖.浅议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心理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7):337-338.

[2]施艳云.心理护理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3):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