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 CCU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 CCU护理体会

方欣 于洋

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

【摘要】目的:探究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CCU(冠心病监护病房)护理方法及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CCU在2017年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均予以呼吸机辅助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n=42)予以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n=42)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7.14%<30.9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参照组更高,组间比较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期间,予以CUU针对性护理措施,对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呼吸机;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CCU针对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心肌坏死,会引起心功能减弱、排血量不足,周边血管功能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随之血压下降、病情进展会使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1]。临床中,常为该类患者采取呼吸机辅助治疗来纠正缺氧,由于患者发病急、进展快、治疗过程比较复杂,使其护理工作更具难度。我院主张在CUU内对该类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并将其效果与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对比,现将护理过程及对比结果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一般资料数据

选取我院CUU在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共计84例。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44例、40例;年龄为48--73岁,平均(61.9±6.3)岁;急性广泛前壁梗死25例,急性前壁梗死25例,急性广泛前壁+下壁18例,急性非ST段抬高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42)与实验组(n=42),两组数据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氧浓度等参数进行调整。参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予以常规护理方案,包括用药、病情监护等;实验组则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心理护理:患者在遭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会因环境陌生、经济压力等因素而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或消极心理,不利于病情好转。护理人员要耐心与患者交流,对其做好心理疏导及情绪安抚,为其讲举治疗成功案例,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2]

体位及呼吸道护理:将患者的床头适当抬高,角度以15--30°为宜,定时为其翻身、叩背、吸痰,以确保呼吸通畅,可以减少肺不张、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在吸痰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气管插管护理:要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每天均要更换,对气管插管做好固定,以免发生导管移位、脱出、扭曲等情况。当呼吸机报警时要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遵照医嘱为躁动患者使用镇静剂,避免发生咬管、拒管情况;要保护好患者的气管黏膜不受损,每隔3--4h对气囊进行一次放气,放气之前要将患者的口鼻腔、胃管内分泌物清除,或者为其选择高容低压气囊,在5--10min后充气。做好气管切开创口及周围皮肤的清洁护理,以免出现湿疹、感染等情况;对内套管要及时更换,并使用酒精进行消毒。

评价指标

(1)不良事件发生率。(2)护理满意度评分:由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做出评价,评分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检验,计量资料(5df8454dccc83_html_b3e538a9267bc7db.gif ±s)的比较结果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采用5df8454dccc83_html_1529c59ad2c0376e.gif2值检验,并以P<0.05作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的检验标准。

2 研究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P<0.05;详见表1。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2±1.5)分,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5.3±3.6)分,组间比较P<0.05.

1: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恶性心律失常

多脏器功能衰竭

死亡

发生率

实验组

42

1

1

1

7.14%(3/42)

参照组

42

6

4

3

30.95%(13/42)

3 护理体会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该类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心脏排血功能已呈衰竭状态,不能维持重要脏器与组织的基本血液供应,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3]。呼吸机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缺氧缺血状态,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主张在CUU内为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从心理护理、体位及呼吸道护理、气管插管护理几个方面着手,依据患者的实际身体状态、疾病特点、呼吸机使用情况而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目的是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此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参照组更高,组间比较P<0.05;这说明为该类患者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较比常规护理方案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接受呼吸机辅助治疗期间,予以CUU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刘中华,张燕,塔林萨日娜等.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呼吸机辅助治疗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CU的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9):260-261.

[2]王凤珍,曾志萍,鲁玉凤等.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7,15(2):193-194.

[3]邓瑞珍,陈健红,江霞等.心脏监护病房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7):1896-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