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疗效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疗效对比研究

陶秀力 王志勇

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眼科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平均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12周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角膜散光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及12周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摘除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短期效果显著,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操作简便,两组治疗方式均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超声乳化摘除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白内障是临床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视力降低与视物模糊,多发生于老年人,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使得该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是引发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该疾病多采用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常用的手术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两种治疗方式均存在各自优势,为探讨两者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本文以我院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这两种方式治疗,对比两者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该病诊断标准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合作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眼底病变、高度近视、角膜疾病或者青光眼等降低视力眼病;(2)外伤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或者代谢性白内障;(3)眼部既往有过手术经历者;(4)对手术存有禁忌证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46例;对照组46例,男26例,男20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4.25±2.32)岁,其中核硬度Ⅱ级14例,核硬度Ⅲ级22 例,核硬度Ⅳ级10例;观察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54-74岁,平均年龄(63.45±2.82)岁,其中核硬度Ⅱ级12例,核硬度Ⅲ级23 例,核硬度Ⅳ级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手术治疗,术前清洗睫毛、泪道和结膜囊,使用散瞳滴眼液,局部麻醉,沿角巩缘剪开球结膜,并将结膜下组织分离,使用巩膜隧道刀把板层巩膜切开,其距离为至角膜缘内3mm,然后穿刺进入前房,注入粘弹剂,在角膜缘做一辅助切口,实施5mm-5.5mm的连续环形撕囊,同时实施水分层,将巩膜隧道切口扩大,使用截囊针把晶状体拔出,并将其脱入前房。在核下和角膜内皮间注射黏弹剂,使用圈匙将晶状体核托住,然后再把核块取出。在囊袋内部植入人工晶状体,根据患者切口密闭情况缝合切口,术毕,在结膜囊内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软膏,然后用敷料进行遮盖。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前使用散瞳滴眼液,在1点钟方向作一辅助切口,11点方向作为主切口,注入适量黏弹剂支撑前房,行连续环形撕囊,实施水分层或者水分离。完成后,使用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核以及皮质,并注入透明质酸钠于囊袋以及前房,将人工晶体植入到囊袋中,要彻底清除注进去的透明质酸钠,调整前房深度,水密切口。术毕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包封。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平均视力、角膜散光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显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平均视力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前平均视力为(0.23±0.06),术后1周后为(0.54±0.07),术后4周为(0.83±0.10),术后12周为(0.87±0.11);观察组术前平均视力为(0.23±0.07),术后1周后为(0.67±0.06),术后4周为(0.84±0.11),术后12周为(0.88±0.13);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平均视力,治疗1周后观察组平均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12周后无明显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改善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后1周角膜散光度为(1.75±0.28),术后4周为(1.33±0.56),术后12周为(0.76±0.24);观察组术后1周角膜散光度为(1.39±0.62),术后4周为(1.31±0.54),术后12周为(0.69±0.23);结果显示,治疗1周后观察组角膜散光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及12周后无显著差异(P>0.05)。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46例,瞳孔变化0例,角膜水肿1例,前房积血2例,虹膜损伤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观察组46例,瞳孔变化0例,角膜水肿2例,前房积血1例,虹膜损伤0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引起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年龄为主要危险因素,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人,属于致盲性眼病。针对该病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超声乳化是治疗的 “金标准”,其具有手术切口小、散光小、助于视力恢复的优势,但医疗费用高,设备较为复杂[2]。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逐渐应用于临床中,但目前对于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尚未形成一致结论。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治疗,结果显示,治疗1周后观察组平均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12周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角膜散光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及12周后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综上所述,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远期效果相当,但超声乳化的短期效果更为显著,两组治疗方式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爽,高玉敬,洪云,等.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5):440-441.

[2]郑军.对比不同手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J].中外医疗,2017,36(1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