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肝癌介入术后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集束化护理在肝癌介入术后的应用

高枫 张旭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介入疼痛海扶刀 49病区 黑龙江,大庆, 163001

【摘 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在肝癌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58例肝癌介入术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29例。A组于术后实施集束化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术后3个月的生存率为86.21%(25/29),B组为62.07%(18/29);A组术后1年的复发率为6.90%(2/29),B组为27.59%(8/29),对比差异明显(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79%,B组为41.38%,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肝癌介入术患者行术后集束化护理可改善其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或疾病复发率,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肝癌介入术;生存率;并发症

肝癌是消化系统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具有发病隐匿、死亡率高、转移率高和生存期短等特征[1]。肝癌介入术是其主要疗法,可根除病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有文献报道:介入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复发现象或导致多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加用护理干预。研究中选择本院于2015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58例肝癌介入术患者为研究主体,旨在分析集束化护理在肝癌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5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58例肝癌介入术患者为研究主体。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直接批准。将其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29例。A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范围是25-71岁,平均(39.14±2.36)岁。B组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范围是26-70岁,平均(39.25±2.11)岁。对比以上数据,不存有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B组于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即生命体征监测、生活护理、注意事项讲解和紧急情况处理等。

A组给予集束化护理,一,消化道护理:化疗药物会对患者的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使患者出现恶心或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坚持易消化和清淡饮食,遵照医嘱用药,确保饮食卫生。二,疼痛护理:轻度疼痛者可通过物理疗法止痛,若疼痛无法耐受,则可以肌注哌替啶。观察患者是否伴有腹部反跳痛或压痛,预防腹膜炎。同时鼓励家属陪伴,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使其积极面对疼痛症状。三,发热护理:普及发热原因,并定时监测体温变化,若>38.5℃,则用温水擦拭身体,给予物理降温。若>39.5℃,则使用药物降温。叮嘱患者每日饮水量应>3L,并确保皮肤干燥和清洁。四,肝肾功能下降护理:定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观察其异常化验结果,记录其尿量、尿液性质与颜色,若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处理。五,出血护理:给予手术创口加压和包扎处理,并使穿刺肢体保持24h制动。定时检查敷料是否渗液或渗血,观察尿液量和颜色;有无黑便与呕血等情况;皮肤有无瘀斑和瘀点。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下降、疼痛、发热和出血等并发症情况;并记录术后3个月的生存率与术后1年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加以处理,生存率、复发率与并发症情况用(%)表示,行x2检验,若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术后3个月的生存率

A组术后3个月的生存率为86.21%(25/29),B组为62.07%(18/29),对比差异明显(x2=4.406,P=0.036)。A组术后1年的复发率为6.90%(2/29),B组为27.59%(8/29),对比差异明显(x2=4.350,P=0.037)。

2.2 对比并发症情况

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79%,B组为41.38%,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并发症情况[n(%)]

分组

例数

胃肠道反应

肝肾功能下降

疼痛

发热

出血

发生率

A组

29

1(3.45)

0

1(3.45)

1(3.45)

1(3.45)

13.79(4/29)

B组

29

3(10.34)

1(3.45)

4(13.79)

2(6.90)

2(6.90)

41.38(12/29)

x2

-

-

-

-

-

-

5.524

P

-

-

-

-

-

-

0.019

3讨论

介入术是肝癌的首选疗法,其能够纠正患者病情,延长其生存期,但术后可能引发诸多并发症,影响其术后生活质量[2]。集束化护理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相关文献与临床经验为前提,通过科学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潜在威胁而预见性制定护理方案的护理模式。其要求护理方案具有系统化、完整性、针对性和循证性等特征,以肝癌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护理要点,给予出血护理、疼痛护理、发热护理、消化道护理和肝肾功能下降护理[3]。其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和胃肠道反应,确保其治疗安全性,进而促进其术后康复,避免疾病复发。结果为:A组术后3个月的生存率(86.21%)高于B组(62.07%);术后1年的复发率(6.90%)低于B组(27.59%);并发症发生率(13.79%)低于B组(41.38%),对比均有差异(P<0.05)。与杨娜[4]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集束化护理可提高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与复发情况,具有较佳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啊玲.集束化护理在肝癌介入术后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36):251-252.

[2]杨秀梅.集束化护理在肝癌介入术后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24):3355-3357.

[3]王玉芹,郑雯,季小灿, 等.集束化护理策略在肝癌介入治疗病人围术期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1):1351-1353.

[4]杨娜,吴林雪,杜明明, 等.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