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李育莹

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新的课程视角和课改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引领孩子们在欣赏导入中、合作对话中、课后探索中渗透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对话、与高雅的精神品格对话、与中华民族的传承精神对话,学会敬老人、知怀念、重团圆,以此更好地滋养学生、锻造学生、成长学生。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小学英语教学;中华传统文化

引言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随着语言学和语用学的发展,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当中的重要性受到学界专家和外语教师的普遍认同。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教学课程,不仅是语言工具课,也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素质学科。长期以来,外语教育界强调目的语文化(即英语文化)的导入,却忽视了本族语文化(即汉语文化)的渗透,造成了跨文化交际的不对等性。跨文化交际应是在两个不同文化国家的基础上,在向别国输出自己国家文化的同时,吸收别国文化,实现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

1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现状

1.1课程标准里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

“新课标”(2011年版)将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分级标准定位在二级,即“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对一般的赞扬、请求、道歉做出适当的反应;知道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知道英语国家中典型的食品和饮料名称;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英国的大笨钟等;了解英语国家中的重要节假日;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异同。”由此可见,课标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意识”方面的缺失体现了长期以来学界对文化交际的片面理解,即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片面地理解为目的语文化教学,而本族语文化的缺失会造成文化交际的中断。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应该既关注英语国家文化的导入,也要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使两种文化协同发展。

1.2教师文化意识不强,语言教育主导课堂

小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定位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课程总目标中的“文化意识”被放置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之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英语教师往往把课堂变成纯粹的语言讲授课堂,课程评价内容侧重于所学的知识点和语言点。在有限的课时分配中,文化内容的学习和文化交际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小学英语教师在文化教学方面也存在着短板。部分小学教师不仅缺少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了解,也缺乏国学知识的素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在教学实践中,在谈论到西方饮食时,教师能说出hamburger,sandwich,coke,hotdog,salad,juice等,却不能列举中餐食物,如包子(steambun),凉拌菜(colddish),豆浆(soybeanmilk)等进行文化对比。

2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加强青少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青少年是继承和发扬中华灿烂文化的实力担当。《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从“爱国、处事、修身”三个层次凝炼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即“通过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层面的教育,培养青少年成为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任务在小学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要求。在小学低年级,以培养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3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3.1在语言教学材料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教材是目前英语教学的主阵地,但是现有的各种版本的教材并没有明显涉及到中华传统文化,因此需要教师研读教材,进行文化知识梳理。任何一个话题都包含文化因素,而且有些话题还不止含有一个文化因素,这就需要教师拥有敏锐的文化嗅觉和自上而下的梳理思路,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多种资源的查阅、补充和拓展。例如,在学习动物内容时融入十二生肖的表达和特性,像生肖中的龙在西方是邪恶的象征,但在中国却是权力的象征;学习食物时介绍中国传统食物的名称,像豆浆soybeanmilk、油条friedbreadstick及地瓜粥sweetpotatocongee是很多中国人喜欢的早餐,通过在教学材料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喜欢并主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另外,教学中,教师可尝试找到不同文化的融合点,适当与外国文化进行简单对比与融合。例如,在学习外国的圣诞节时,教师是不是可以将它与中国的新年联系在一起呢?在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时,教师是不是可以将它与外国的星座进行对比呢?在学习外国的饮食文化时,教师能不能将它与中国的饮食或餐饮文化联系在一起呢?通过对比两者的不同,体现了文化的“融合”,让学生在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尊重文化的差异性,真正做到求同存异。

3.2进行文化阅读教学,吸收传统文化精髓

故事阅读是渗透文化和融合中西文化的良好途径,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生动直观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年级进行英语中华故事绘本的漂流活动。精美的图画、简单的句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促使其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将Mr.DongguoandtheWolf(《东郭先生和狼》)、HowtheFoolMovedtheMountain(《愚公移山》)、TheMonkeysWereGettingtheMoonOut(《猴子捞月亮》)、TheSnipeandtheClam(《鹤蚌相争》)等寓言故事布置给学生阅读,并在课堂开始的时候用5分钟进行故事分享,将听说读有机结合。这样不仅能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量,培养其语言运用的能力,还能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吸收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将英语学习和中华文化渗透双管齐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实现文化共享

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课堂上的活动还难以完全唤醒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可以把文化学习从课堂引申延长到课外,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做中学,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校内,教师可以创造性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用英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传统文化的英语手抄报展示、用英语讲成语寓言故事比赛、经典古代故事的英语短剧演出,等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国际学生来学校交流,开展中外学生穿汉服,写毛笔字,感受功夫、太极等活动。在校外,教师要发掘社区和家长的有效资源,利用现代化手段,使英语传统文化活动具有新鲜感和活力。例如,教师可以在社区进行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可以和社区群众一起制作节日的传统美食,煮汤圆、包粽子、蒸糍粑,在家长的配合下,将活动录制剪辑,进行后期的英语解说配音和字幕,然后推送到学校的公众微信号或班级群。教师可以利用多元支撑,实现英语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协同发展。

结语

在信息社会中,如何利用“互联网+”发展平台,构建传统文化教育和英语教育的共同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教育工作者需要整合优质资源,开发慕课和其他共享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全社会应形成合力,着力增强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多元支撑。

参考文献

[1]樊吉福.是谁,在静悄悄地窄化学生的眼界和心界[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6,(5):57.

[2]陈俊一,程晓云.窦桂梅:站在课堂上的校长[J].教师月刊,201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