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研究进展

/ 2

中医治疗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研究进展

刘昱含 1 吕春雨 1 袁晖戍 2 (通讯作者)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50040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50000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类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而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进而引起的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悸、气短、头晕、失眠、抑郁、焦虑等,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良影响,且不存在器质性病变。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该病的发生发展与情志因素有很大关系,长时间忧虑、激动或兴奋等都可诱发或加重病情,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各方面竞争激烈,居民生活压力增大,心脏神经症患者呈明显增多趋势。中医在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且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等特点。现对部分疗法综述如下:

1.中药治疗

王一东,王庆梅[1]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随机将108例患者分成中医组和西医组各54例,中医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依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处方,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主要分三种类型:①肝郁气滞型:肝体阴而用阳,肝失疏泄,气积疲滞,乃肝郁气滞型患者。多表现为心悸、气短、困乏、恶梦等,过度劳累或精神创伤会使病情加重。处方:柴胡8g,柏子仁5g,桅子69,陈皮8g,白芍8g,川芍6g,青皮7g。②心阳不振型:若体虚者,心失所养,心虚阳损,心失调和,乃心阳不振型。多表现为乏力、多梦、记忆衰减、面容失色。治疗原则为温心补阳,养血安神。处方:龙骨15g,甘草6g,黄茂13g,白术6g,远志9g,当归12g。③心肾阴虚型:久病伤阴,津液亏损,肾阴不足乃至心肾阴虚。多表现为胸痛、盗汗、腰酸、耳鸣等。治疗原则为滋阴、补肾、安神为主。处方:天门冬7g,枸杞子12g,山茱萸8g,麦冬5g,沙参8g。西医组服用谷维素片(3次d/,2片/次)、维生素B1片,(3次/d,10mg/次)、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次/d,25mg/次)。两组治疗8周,8周后对比疗效。结果:中医组:治愈8例,显效4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4%。西医组:治愈2例,显效31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61.11%。

2.中西医结合治疗

赵荣,马一丹等[2]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随机将1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西医治疗,谷维素:3次/d,20mg/次;安定:3次/d,2.5mg/次;心得安:20mg/次,3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的患者给予中医治疗。对于肝气郁滞型患者,给予柴胡10 g、牡蛎15 g、龙齿15 g,生甘草6 g、茯苓10 g、珍珠母15 g、炒酸枣仁10 g、枳壳10 g、郁金10 g、制香附10 g。对于痰火扰心型患者,给予生甘草6 g、牡蛎15 g、龙齿15 g、珍珠母15 g、夜交藤10 g、柏子仁10 g、枳实10 g、茯神10 g、姜半夏10 g、陈皮10 g、竹茹10 g、焦栀子10 g、炒酸枣仁10 g。对于心脾两虚患者,给予炙甘草6 g、牡蛎15 g、龙齿15 g、珍珠母15 g、茯苓10 g、广木香10 g、制远志10 g、炒酸枣仁10 g、当归10 g、炒白术15 g、生芪15 g、党参15 g。对于心阴亏虚型患者,给予黄芩10 g、鸡子黄10 g、牡蛎15 g、柏子仁10 g、龙齿15 g、白芍10 g、茯苓10 g、炒酸枣仁10 g、玄参10 g、熟地10 g、麦冬10 g。1次/d,加水煎服,分2次服用,连续服用1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63.7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3.针灸治疗

王秀芹[3]运用中医针刺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嘱患者注意调节情志、避免情志过极,配合适当的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作息时间规律,合理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及油腻食物。予谷维素片10 mg,3次/d口服;心律不齐者,予盐酸普萘洛尔片10 mg,3次/d口服;伴有焦虑、抑郁者,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2次/d口服。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再予中医针刺法进行治疗,选择神庭、内关、太冲、足三里、心俞、脾俞、三阴交等穴位,针刺手法、角度、深度等参照国家统编教材《针灸学》所述,刺入后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后,研究组显效33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2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8.33%。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中医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属“心悸”、“郁病”范畴,其发病原因主要是长期或强烈的精神刺激,使气机运行不畅,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而致心悸、胸闷胸痛、神疲气短、善太息、或烦躁不安等;心气耗伤,心血失养,导致气血两虚,心失所养,出现失眠多梦、神疲乏力;心阴不足,气阴两伤,致阴虚火旺,心火上炎,出现心悸烦躁,头痛耳鸣。中医在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并且疗效显著,应在临床上积极应用,以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特色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一东,王庆梅.中医辨证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54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0):109-110.

[2]赵荣,马一丹,马卫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80例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10):87-89.

[3]王秀芹.中医针刺法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4(2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