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探索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效果

宫吴健 朱晶 刘韬 李丽娟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643000

【摘要】目的:探索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病理诊断,然后接受乳腺超声诊断。观察所有患者病理诊断以及乳腺超声诊断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常规病理诊断结果与乳腺超声检查结果不存在明显差异,检查准确率能够达到93.33%,不仅如此,在乳腺增生以及乳腺癌诊断方面,其误诊率仅为6.67%。结论: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诊断过程中使用乳腺超声诊断,有着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超声;诊断价值

乳腺炎作为现阶段较为常见的乳腺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为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主要发病人群为哺乳期女性。随着我国现阶段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不断提升,尽管哺乳期乳腺炎发病率较之从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由于非哺乳期乳腺炎在其发病初期缺乏较为典型的症状,使得其很难及时的发现和治疗,进而给患者的生存治疗以及生命健康带来非常严重的威胁[1]。基于此,本文对于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诊断与鉴定价值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患者年龄为22-57岁,平均(36.8±4.6)岁,临床症状:乳头溢液、乳房肿胀或者隐痛。其中有35例患者有过妊娠史,但均处于非哺乳期。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行穿刺活检进行诊断,19例患者行乳腺区段切除术进行诊断,39例患者行微创旋切术诊断。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接受乳腺超声诊断前均接受病理诊断,相关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准确且详细的记录。本次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乳腺超声诊断设备为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及Alola a彩超诊断仪,一起探头频率区间为7.5-10.MHz。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患者体位应为仰卧位,待患者乳房充分暴露后在其乳房上直接放置探头进行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①在患者乳头上方对患者乳腺腺体层厚度进行检查。②在患者乳头上进行扫查,主要是对患者病形成的外上象限、外下象限、内上象限以及内下象限四个象限进行扫描检查,检查角度为纵切、斜切和横切[2]。在检查过程中,应注意的是,检查人员应对患者乳房所有部位进行扫描,且将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小、边界以及周围组织信号等信息进行准确详细的记录,除此之外 ,在患者行乳腺超声诊断过程中,还应对患者病灶流血信号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3]

1.3 观察指标和评估方法 观察并对比患者病理诊断以及乳腺超声诊断的临床特点。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乳腺病灶形状、病灶边界清晰度、病灶血流信号等。病灶血流信号按照Adler方法进行评估。0级:患者肿块内为发现血流信号;I级:患者肿块内有少量血流,有1-2个点状或者细棒状肿瘤血管可见;II级:患者肿块内有重量血流,有3-4个点状血管或者是一个穿入病灶较长血管可见;III级:患者肿块内为多量血流,有≥5个点状血管或者是2个较长血管可见。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则说明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非哺乳期患者行乳腺超声检测后,大部分患者的病灶形状均为不规则形状,病灶边界较为清晰,血流信号为II级,详见表1。

1 非哺乳期患者行乳腺超声检查具体特点(例,%

病灶形状

病灶边界清晰度

血流信号

不规则

呈椭圆形或者圆形

边界相对清晰

边界相对模糊

I级

II级

III级

52(86.67)

8(13.33)

56(93.33)

4(6.67)

19(31.67)

29(48.33)

12(20.00)

3 讨论

乳腺疾病作为困扰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一旦发病,必然会对女性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由于乳腺疾病大多是由于细菌侵入乳腺组织引发乳房急性化脓性感染导致的,因此,乳腺炎大多是以哺乳期女性患者居多。随着人们对于生殖保健以及产前健康认知程度的提升,尽管现阶段哺乳期患者乳腺炎的发生率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非哺乳期患者乳腺炎发生率却并未得到有效地改善

[4]

对于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而言,由于现阶段对于其发病机制以及临床症状并不能完全明确,因此,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往往会被误诊未乳腺其他疾病,这样一来,就会在较大程度上对患者的治疗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现阶段医院对于非哺乳乳腺炎患者的诊断方法大多是采用病理诊断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诊断患者乳腺疾病的主要类型,而且准确性非常高。但是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其整体应用效果并不是特别好[5]

乳腺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查诊断方法,相对于病理诊断,其安全性、有效性、无创性以及便捷性优势更加明显,并可以实现对患者的简单以及重复操作。研究结果表明,乳腺超声诊断的检查准确率为93.33%,与病理诊断相比,其准确率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乳腺超声诊断,其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基本一致。也就是说,使用乳腺超声诊断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丰小英,林杰,张璐,范章连,王玉燕,曾惠英.超声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6):156-157.

[2]张林华.探索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0):48-50.

[3]肖晓明,李正茂.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非哺乳期乳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4):66-67.

[4]汤建英.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3):119.

[5]陈海清,曹强仙,江凤莹.乳腺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