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的临床价值分析

孟悦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上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0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全部给予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的24小时房性期前收缩平均次数多于对照组,房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左心房平均直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可以测得患者的24小时房性期前收缩平均次数与房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显著诊断价值。

【关键词】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价值

心房颤动是心律失常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对患者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其既可能导致血栓形成,也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1]。阵发性心房颤动与持续性心房颤动、永久性心房颤动并列为心房颤动的三大类,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生率[2]。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若是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则有可能健康严重受损。本文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0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试探究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在阵发性心房颤动上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4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0例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列举两组患者资料,具体为: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9岁~71岁,平均(55.27±11.62)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5.58±1.04)年。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40岁~70岁,平均(55.31±11.57)岁;病程4个月~11年,平均(5.74±1.1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及病程长短,差异全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

注:阵发性房颤患者某次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并未检测出房颤,只检测到房性期前收缩。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连续24小时监测患者心肌电生理状况动态变化。在为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时,需确保患者休息充分、状态放松、处于静息状态,使患者平卧与病床,连接肢体导联、单极胸导联等各12导联,描记心电图,纸速25mm/s,若监测期间心电图基线不平稳、图像受到干扰清晰度较差,则要重新进行检查。在为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时,应取仰卧体位,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的第三肋间与第四肋间,方位与患者左胸锁关节-左乳头连线平行,获得心脏各腔室变化。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结果,观察指标主要包括:①房性期前收缩平均次数;②房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③左心房平均直径。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收录的阵发性心房颤动与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数据均以21.0版统计学检验软件SPSS进行计算。本研究中本研究中计量资料表示形式为(5df871f5c4344_html_956c70bc77e620f3.png ±s),检验t值。P<0.05视为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24小时房性期前收缩平均次数多于对照组,房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短于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左心房平均直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1 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结果的对比(5df871f5c4344_html_956c70bc77e620f3.png±s

分组

房性期前收缩平均次数(次)

房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ms)

左心房平均直径(mm)

研究组(n=40)

8316.17±100.44

0.42±0.01

37.91±10.41

对照组(n=40)

955.69±89.13

0.78±0.04

37.41±10.19

t

346.665

55.221

0.217

P

0.000

0.000

0.829

3 讨论

心房颤动是一种发病机制与维持机制均比较特殊的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心房颤动的三大类型之一,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其心跳要稍快于健康人,并且其还具有心脏收缩功能异常与心律不整齐的症状特点[3]。赵菊芳在其研究报告《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的临床价值》中指出,专家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极大可能成为当前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其将为患者身心健康带来极大损害

[4]。因此,临床需要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而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诊断上,最常用的方法便是动态心电图与心脏彩超,前者可以记录24小时内患者的心肌电生理变化,后者可以获取患者心脏结构的清晰图像,为患者采取上述两种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心脏改变。再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与维持机制,分别为局部病灶机制和多发性子波折返,临床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与心脏彩超来对上述机制进行检测。从结果可知,研究组的24小时房性期前收缩平均次数多于对照组,房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短于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动态心电图与心脏彩超可以通过检测患者的24小时房性期前收缩平均次数与房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来鉴别患者是否发生阵发性心房颤动,而患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研究组患者之所以在上述两项指标上与患有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对照组患者有明显不同,主要原因在于:房性期前收缩可触发阵发性颤动,房性期前收缩的频繁发生(即房性期前收缩平均次数增多)会引发心房内部的急性电重构,从而使心脏传导时间延长、心肌传导速度减缓、房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缩短[5]

结语:

动态心电图与心脏彩超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有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临床应为患者积极采取这两项检查。

【参考文献】

[1]焦琼.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8,26(01):31-33.

[2]方星,张松文.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早搏引起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运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01):3640+3619.

[3]孟显达.动态心电图结合心脏彩超在诊断心律失常的关联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06):50-51.

[4]赵菊芳.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的临床价值[J].医疗装备,2016,29(14):20-21.

[5]雷晓霞,杨娜,庞映宏.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的临床意义[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6,5(0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