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心理护理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的实践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强化心理护理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的实践效果研究

王妍

河南省开封市传染病医院 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的实践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抽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相对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强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满意度,优化其心理状况,促进临床工作的开展与护理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强化心理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实践效果

引言: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形式趋于多元化。在临床中使用的护理模式,均需要以人为本,保证护理的全面性与有效性[1]。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相对典型的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使用率较高。而这种护理模式在整个运用过程中,侧重于整体工作的进行,其中也包含一定的心理护理内容[2]。但是,从心理护理的占比和效果上来看,还缺乏一定的力度。对此,我院不少工作人员提出,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时,适当的强化心理护理干预,从而更好地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活动,提高整体护理水平[3]。笔者结合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强化心理护理前后的护理状况进行探索。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7例,女63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45.29±3.28)岁;抽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68例,女62例,年龄18~81岁,平均年龄(45.11±3.39)岁。我院住院部包含护士11名,按照学历分层:本科及以上8名、大专3名。在行强化心理护理活动时,均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优质护理服务,其主要包含常规心理护理、环境护理、给药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病情观测等基本内容。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其主要内容为:(1)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在既往的优质护理服务中,将心理护理等同于简单的心理疏导,以期望能够通过该种形式来提高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认可度与依从性。这就使得其采取的护理内容相对固化。对此,必须要让护理人员明确到心理护理对患者生理状态的影响,让其护理意识更加完善,能够实现“从护身向护心的转变”。另外,还需要对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的掌握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估与训练,从而保证心理护理的实施质量。(2)心理护理的基本内容。从心理学而言,人的需求只有10%能够从显性得知,还有90%表现为隐性。这也就意味着护理人员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知识量、良好的沟通技巧与优质的护理文化等能力,方可准确的掌握患者的需求。而心理护理主要是稳定患者的情绪,纾解其心理的郁结,以降低心理对生理的影响。(3)强化内容。在入院时,为患者留下良好地印象,举止恰当,语言通俗易懂,降低患者的陌生感;在检查或者治疗前,明确行为意义,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对其承受痛苦表示理解与关心,以加强其信任;检查治疗后,及时询问不适调整护理方案,采取适当的方式告知患者与其家属结果;在出院前,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且让患者对整个护理活动进行评价;随访时,需要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专业性,让护理活动拓展到院外。

1.3 评价指标

1.3.1 以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就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估。主要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级。

1.3.2 以自制的心理状况调查表,调查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总分100,分值越高状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5df874f3096db_html_140de48a9e93635f.gif )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相对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130

82(63.08)

42(32.31)

6(4.62)

124(95.38)

对照组

130

54(41.54)

48(36.92)

28(21.54)

102(78.46)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比较(5df874f3096db_html_140de48a9e93635f.gif ,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130

43.29±5.69

91.38±4.38

对照组

130

43.09±5.62

82.01±6.78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是当前相对常用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认可度,满足其多方需求,护理效果较好[4-5]。在近几年的实施过程中发现,这种护理活动中所采取的心理护理较为常规,没有意识到心理与生理的联系性,只是单纯的进行健康宣教,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接受度[6]。对此,我院提出必须要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力度。从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况变化幅度,相较于对照组更好。

综上所述,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强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满意度,优化其心理状况,促进临床工作的开展与护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浩旗前.优质护理服务和心理护理在骨折患者中的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05):103-104.

[2]肖莹.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中加强心理护理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4(19):306+340.

[3]赵小玉.心理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05):548-549.

[4]朱清兰.预见性心理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运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05):44-45.

[5]李兰进.心理护理在基层ICU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01):83-84.

[6]石瑞君.强化心理护理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学报,2011,18(2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