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慢性伤口处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3

护理风险管理在慢性伤口处理中的应用

周利民

三台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四川 绵阳 621100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慢性伤口患者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方法 将128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风险发生情况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3.13%明显低于对照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3, P <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8.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62,P <0.05)。结论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慢性伤口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借鉴。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慢性伤口;风险发生率;满意率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chronic wound treatment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wounds. Methods: 128 patients with chronic wound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with 64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inpidualized nursing car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after nursing care, the risk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4.06%), indicating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ignificantly 2=4.873, P <0.05).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8.4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5%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2=15.262, P <0.05).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s beneficial to reducing the risk event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wounds and improving th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Key words: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Chronic wounds; Risk incidence; satisfaction

临床对慢性伤口的界定还未完全统一,多指经过长时间(6~8周)仍无愈合倾向的二期愈合伤口,影响其愈合的因素主要有伤口的种类、深浅及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等[1]。在慢性伤口的护理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及时,治疗过程中有所懈怠,可能会导致伤口不愈,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从而增加了护理风险[2],需要给予良好的护理干预。本研究对伤口护理患者评估护理风险,进行常规护理和个体化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纳入的需要换药治疗的128例慢性伤口患者,排除那些治疗不足2周而中断治疗患者,及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是实验组和和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男38例,女26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52.12±8.23)岁,病程1~6(2.23±1.52)年;对照组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8.81±9.50)岁,病程1.5~6.8(2.28±1.45)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

1.2.1风险事件预评估:参考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的局部伤口进行简单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机体免疫状况等身体要素,对伤口处理之后进行整体评估。在伤口处理前,医护人员告知患者相关操作流程,提高从医依从性。

1.2.2 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护理治疗,用药指导及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实验组患者给予个体化护理治疗,具体如下:(1)评估伤口,医护人员对从患者的原发病、自理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摄入以及睡眠质量等方面评估患者的伤口情况。(2)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实际情况,一对一对患者制定皮肤护理、日常活动、营养饮食护理;同时执行护理前,告知患者相关操作风险及伤口护理时的注意事项,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3)伤口护理:护理过程中,规范操作、固定各类管道,在换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换药时注意有无血液渗出,有无疼痛并测量伤口面积。护理结束后,控制患者感染及渗出液。(4)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及时积极地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要,疏导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延续护理的知识和必要性,提高患者从医依从性。

1.3 评价指标

1.3.1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情况。

1.3.2评估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满意度做出评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操作技巧等,分为有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标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所得数据,采用(5df875a3ec606_html_5ca6f047c2f05b1.gif )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t检验,采用(n,%)表示定性资料,组间差异用χ2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风险发生率比较

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后,实验组患者的风险发生例数为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5例,实验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患者的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3, P <0.05),详细情况见表1。

1 两组患者风险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风险事件例数

发生率(%)

实验组

64

9

14.06

对照组

64

2

3.1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8.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62,P <0.05)。详细情况见表2。

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对照组

64

45(70.31)

18(28.13)

1(1.56)

63(98.44)

实验组

64

26(40.63)

22(34.38)

16(25)

48(75)

χ2

15.262

P

<0.05

3 讨论

临床上慢性伤口类型复杂且多样,伤口需要借助专业的护理及药物治疗才能治愈,并且愈合需要较长时间,是门诊处理中较为棘手的病症,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3]。伤口风险管理通过在护理前对伤口进行认真分析,评估患者容易出现各类风险事件的易发部位、环节及其风险大小,筛选各种潜在的风险因素,适当给予干预,从而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的康复率[4]

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后,实验组患者的风险发生例数为2例,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5例,实验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患者的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73, P <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8.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62,P <0.05)。

综上所述,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慢性伤口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借鉴。

参考文献

[1]蒋琪霞, 刘玉秀, 李晓华, 等. 177例慢性伤口应用纳米银敷料的效果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8):932-936.

[2]付向阳, 郭春兰. 慢性伤口处理中的风险管理[J]. 护理学报, 2010, 17(23):37-39.

[3]周静娣. 慢性伤口门诊处理中的风险评估与护理[J]. 现代实用医学, 2013, 25(9): 1070-1071.

[4]钟立芳. 护理风险管理在慢性伤口处理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6):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