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研究

赵蓉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一般研究对象,共计64例,病例研究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将其按照盲选方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下降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对其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中,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同时也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宫颈癌根治术;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影响

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的手术范围较广且术后一般需要长期卧床,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而血栓脱落可引发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预后效果有重要意义[1]。本文就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作深入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接受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作为一般研究对象,共计64例,病例研究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7月,将其按照盲选方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中:年龄33~69岁,平均(49.7±6.4)岁;其中腺癌13例,鳞癌9例,鳞腺癌10例。观察组中:年龄32~68岁,平均(48.6±6.2)岁;其中腺癌11例,鳞癌10例,鳞腺癌11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进行后续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同时指导其掌握康复运动及基本用药方法等。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①术前,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及时给予补液支持,并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以防血栓的形成。同时详细评估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是否在40岁以上,是否有大手术史、静脉曲张、肥胖等,可让其在术前穿弹力袜,以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②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并帮助患者正确摆放肢体,以防下肢支持用力过度;同时做好保暖工作。③术后,术后6h内让患者取去枕平卧体位,并给予定期的下肢按摩,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踝关节及膝关节运动,为其及时更换体位,注意避免体位突然改变带来的体位性低血压。同时给予患者合理的饮食指导,嘱患者多饮水,可多进食高蛋白质、低脂肪以及富含纤维素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下降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对其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调差问卷表进行评估,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等三级标准,判断标准为分别为>85分,60~85分以及<60分。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X2检验;P<0.05表明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3.12%),对照组中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21.88%)。两组对比(X2=5.142,P=0.023)。

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32

16(50.00)

15(46.88)

1(3.12)

31(96.88)

对照组

32

13(40.62)

11(34.38)

8(25.00)

24(75.00)

X2

6.335

P值

0.011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是静脉血栓类型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液处于非正常状态,在静脉内发生凝结现象,导致正常的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所致,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愈后康复造成严重影响。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主要与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内膜损伤以及静脉血流迟缓等有关[2]。宫颈癌患者的肿瘤分泌物可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可造成血液浓缩;术中由于患者的盆腔静脉壁薄而密集,易造成静脉损伤;术后由于伤口疼痛患者不愿早日下床活动,易造成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造成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此外术前及术中输血也可诱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12%)显著低于对照组(21.88%),其护理满意度(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表明对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也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马莹, 张小娟. 综合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17):71-73.

[2]王花. 综合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5):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