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儿科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分析

谢丽灵

成飞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91

摘要:目的:本文作者主要对儿科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的现状实施分析,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和探讨。方法:儿科不良反应168例实施分析,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及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引起的伤害实施分析。结果:在168例儿科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中,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共计87例,占总例数的51.78%;其次是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占到总例数的30.38%;除了上述两种情况之外,还有消化道系统疾病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等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结论: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表现形式多样,且累及多个系统,因此相关人员在临床上需要给予足够重视,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儿科;临床用药;不良反应

对于儿童更是如此,由于儿童正处于机体发育的阶段,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对患者的肝脏产生影响。因此对于药物的敏感性要求较高,在本次研究中,对168例儿科药品不良反应实施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168例儿科药品不良反应实施分析。

1.2观察指标

对168例儿科药品不良反应实施统计,并对年龄和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等实施分析和统计,并记录。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t参数检验,以P<0.05表示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分析

在168例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中,男性患者102例,女性患者66例,患者的年龄跨度为2个月到1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2±3.05)岁;患儿所患疾病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共157例,占总病例数的93.45%。

2.2不良反应药物分析

对产生的所有不良反应实施分析,不难看出,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共计87例,占到总例数的51.78%,其次为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占到总例数的30.38%,除此之外,还有消化道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等都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

表1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所占比例

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例数

所占比例

抗生素

87例

51.78%

中药制剂

51例

30.38%

消化系统药物

12例

7.14%

神经系统药物

9例

5.36%

心血管系统药物

6例

3.57%

其他

3例

1.19%

2.3药品不良反应

在所有的不良反应中,主要表现在皮肤和附近等处,共计85例,占50.60%,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共计26例,占到15.48%,此外,依次还可累及神经系统15例、呼吸系统14例。

表2 药品不良反应以及所占比例

患处

例数

所占比例

皮肤和附近

85例

50.60%

消化系统疾病

26例

15.48%

神经系统

15例

8.93%

呼吸系统

14例

8.33%

全身损害

12例

7.14%

心血管系统

6例

3.57%

用药部位

5例

2.98%

3讨论

临床给药过程中需要权衡利弊,根据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合理安排,在保证药物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合理使用药物,这也是临床药物的核心。药品产生的不良反应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

这种情况下药剂之间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是在不合理的情况下产生的,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更可能发生在儿童,对于儿童,6%至7%的概率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儿童和成人相比,在治疗上具有较高的难度,加上孩子对于自身的感知能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导致评估困难。

儿童由于身体机能特殊,身体发育程度和成人不同,尤其是肝肾发育不同,对于药物的分解能力较成人弱。因此儿童用药和成人用药存在较大的区别。因此,如何有效减少儿童在用药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儿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皮肤等处,和国内的某些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在本次研究中,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注射剂方面,也就是在静脉给药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此种不良反应占总例数的82.74%,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相近。

  除上述以外,作者还对儿童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实施分析和总结,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随着近些年来抗生素滥用现象的不断发生,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极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2)药物本身因素,尤其是中药制剂,由于中药制剂本身化学成分复杂,如果制备工艺不完善,或者提纯不完全等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3)药物的不合理配伍。

在儿童的用药意识上,由于儿科临床护理人员对于用药知识的认识不到位,因此在药物配伍上缺乏相关知识,导致在配伍的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同时由于在配伍过程中对于一些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考虑不周到也可能导致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4)药物的给药途径。此外,药物的给药途径多种多样,在临床学上多采用静脉注射方式来给药,但是由于每位患者机体特点不一样,因此对于药物本身的接受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个别患者由于自身情况特殊,如果实施统计给药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医师需要加强对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度,尤其是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对临床用药的关注度尤其是抗生素的合理性使用,降低不良反应事故的发生率。同时还需要加强监护人员对儿童用药的关注度,指导儿童合理用药,有效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赵瑞玲, 吴金红, 高明娥,等. 儿童用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 30(19):1700-1703.

[2]陈玉莹, 褚淑贞. 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事件频发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4, 11(7):45-48.

[3]王雯丽, 谢芝丽, 李奎,等. 制约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 海峡药学, 2018(1):266-268.

[4]许佼, 王卓, 沈洪清,等.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中国药房, 2013(18):1693-1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