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及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矫丽丽 路丹

山东省邹平县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山东滨州 256200

摘要:目的:对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3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选为观察对象,一组采用VTD方案(观察组),另一组采用VCMP方案(对照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患者血清M蛋白、β2-MG水平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VTD方案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血M蛋白、β2-MG水平,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沙利度胺;多发性骨髓瘤

在血液系统肿瘤中,多发性骨髓瘤(MM)作为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因其病变细胞是B淋巴细胞发育的最终功能阶段,因此被WHO归为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该病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特别是60岁以上人群。在MM的治疗中,除开展相关对症治疗外,主要依靠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常用药物有靶向药物、传统化疗药物及糖皮质激素。传统化疗方案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目前,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糖皮质激素的联合应用,作为一种新型化疗方案逐渐被推广应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我院采用VT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现将结果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32例于我院就诊的初诊MM患者进行观察,其就诊时间为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间,且均符合MM诊治指南中对于该病的诊断标准。入选患者选择不同方案治疗并分组。观察组16例患者中,男9例,女7例,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73.4±2.5)岁;对照组16例患者中,男8例,女8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75.1±2.7)岁。上述患者均能够自主配合治疗,无精神相关疾病,且均无严重心脏病、传染病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并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VCMP方案治疗,具体用药剂量和方法如下:第1天长春新碱2mg;第2天、第4天环磷酰胺0.4g/d;第1天至第5天马法兰6mg/d+泼尼松1mg/(kg·d)。治疗4~6周为1个疗程。给予观察组VTD方案治疗,具体用药剂量和方法如下:第1天、第4天、第8天、第11天,硼替佐米1.3mg/m2,皮下注射;第1天至第4天、第8天至第11天地塞米松20mg/d,静脉滴注;沙利度胺起始剂量为50mg/d,每周增加50mg,直至200mg/d,睡前口服。以上治疗每3周为1个疗程,治疗2~9个疗程。化疗期间,所有患者均给予保肝、护胃、止吐等常规治疗。若治疗期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则推迟用药或停药。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M蛋白、β2-MG水平进行比较。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IMWG)国际统一疗效标准进行评定,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治疗总有效率=(CR例数+PR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5df876dce5ef9_html_b3e538a9267bc7db.gif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16例患者中,CR7例、PR6例、SD2例、PD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13/16);对照组16例患者中,CR3例、PR6例、SD4例、PD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56.25%(9/16);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血清M蛋白、β2-MG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M蛋白为(50.7±9.5)g/L、(51.1±9.3)g/L;治疗后为(18.2±3.1)g/L、(30.7±4.6)g/L。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β2-MG为(7862.6±544.3)μg/L、(7901.4±527.8)μg/L;治疗后为(2034.8±79.2)μg/L、(3972.4±118.5)μg/L。以上两项指标,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出现改善,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浆细胞、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及M蛋白均出现异常增生,以肾脏损害、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及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另外,由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生成受到抑制,极易发生细菌性感染。基于以上情况,MM临床难以治愈,需尽早进行干预。临床治疗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对患者病情起到缓解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但常规化疗方案缓解率较低,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在MM的研究中,发现靶向抗肿瘤药物具有较为优越的效果

[1]。硼替佐米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常用的靶向药物,该药是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能够对蛋白酶体活性起到选择性和可逆性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地塞米松、马法兰、沙利度胺等药物出现耐药性的MM细胞,硼替佐米可诱导其凋亡,将不良细胞遗传学特性造成的不良反应进行逆转[2]。沙利度胺是一种免疫调节剂,能很好的抑制细胞增长、加速细胞凋亡,并且该药物的不良反应较轻且可逆。地塞米松为常规应用的糖皮质激素,该药物价格低廉,可协助硼替佐米提高肿瘤细胞杀伤效果。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血清M蛋白、β2-MG指标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VTD方案可作为临床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用药选择,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挚,单建芝,吴伶,等.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联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与VCMP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比较[J].贵州医药,2018,42(2):188.

[2]陈杰甫,武永强,杨淑杰,等.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地塞米松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4):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