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人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基层卫生人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探析

马丽

成都市锦江区大慈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省 610021

一直以来,社区医疗点的卫生服务工作质量都很高,然而在具体工作中,一些人员也会表现出专业技能不高,服务质量差等情况。那么要想改变这样的情况,基层社区医疗部门就应该基于以上问题,组织员工实行相应的培训活动。不仅如此,还需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聘用和储备具有专业资质的人力资源,避免人力资源流动大的问题,从而最大程度的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基层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基层卫生人员

引言

在国内医疗项目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各社区医疗部门任务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会导致主体人员数量不符合标准,人员专业技能不符合现代医疗业发展需求等问题的存在。不仅如此,一些社区医疗点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难以保证服务质量。因此,提高卫生人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是有效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1基层医疗部门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1.1卫生人员执业素质不高

从相关资料中了解到:卫生人员的文化程度越高,能力越强;有执业资格的比无执业资格的从业人员能力高。可见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影响服务能力的主要因素。但实际情况是,现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本科及以上的人员占比仅为34.1%,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不足1/3。

1.2服务水平有限

有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很多社区医疗点卫生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都较低,导致在心理咨询、基础保健、服务跟踪等环节都表现出专业技能较差的问题。通过一些具体调研了解到,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内部管理工作不完善、不具备相关的协调合作。实时性信息分析等技能;在心理咨询跟踪调查时,也不能取得患者家属的高度信誉、民众对于医嘱也没能充分遵循,还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心理咨询医疗项目,也实行多年,然而在具体工作中,一些卫生人员还会表现出突发情况处理不及时的情况。

1.3培训效果不理想

要想切实实现高质量培训,就必须要对固有的主体员工实行现代、专业的培训活动。现阶段,尽管多数社区医疗点都会以规律性的时间组织主体员工开展多项培训活动,但每次培训所建立的目标就是实现理想的考核成绩,仅仅是为了完成考核任务。因此培训质量也就会与相关标准不切合。不仅如此,一些高等级医院对于培训的关注度和所实行的培训项目、模式已不能完全与现代卫生领域发展趋势相切合,也不能达到社区医疗部门主体人员的技能提升标准。除此之外,在基本内部学习的基础上,社区医疗部门卫生人员都愿意借助大型正规的培训考核来强化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但往往又考虑自身岗位无人替班的问题。

2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基本卫生服务能力的策略

2.1提高现有人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第一是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内容。在具体工作中,就需要先对内部相关人员岗位技能做出全面掌握,确定出这些人员的普遍弱项,以据此设置相应的培训项目和内容,防止有冗余培训项目导致的实效差、基础力量投入过高等不良后果的发生。部门管理组需要结合内部监控所提供的信息,来对相关培训考核指标的发展状态做出探讨和总结,再确定出员工普遍的技能弱项,以尽快安排专业人员对参与培训的人员实行更高级别的培训。

第二是科学选择培训方式。其实社区医疗点很多卫生服务人员都愿意借助正规培训学习,来积累更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社区医疗点的领导人员也应该考虑到,要想保证主体人员专业素质的增强,就应该对A级医院的技术进行充分引入,所以就应该以积极的态度与A级相关医院通过良好沟通,搭建联合合作的关系,这种联合关系的确立不仅能够为社区民众提供就医便利,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卫生服务人员创造提高技能、完善自我的条件。

第三是尽快考核,强化培训质量。在确定所实行培训活动与相关标准相切合的基础上,还需要在培训活动完毕后,再结合一些培训人员的学习情况,组织培训人员开展考核活动,对考核成绩达到标准的员工给予考核资质证明,此项政策的实行,不仅可以强化培训质量,而且又可以将资质证明确定为服务人员资质和技能的证明,以此来强化相关人员在就医患者中的信誉度,进而调动其参与考核、认真工作的热情。

2.2稳定人才队伍,减少人才流失

社区医疗点专业人资流失性大的情况,在国内多个地区普遍存在,由于社区医疗任务大,待遇低,岗位成就感不明显等因素,导致社区医疗专业人资招聘难度大,流动性大等问题的存在。所以在人资队伍构建中,就必须要基于以上问题,对现有人资科学配置,也就是在保证各科室基本人数的同时,再加入一人;在人资招聘环节,上级医疗单位都需要施以高效的政策扶持,如优化本身医疗条件、员工福利政策增加、为员工增设发展空间等,以此促进更多医疗人员参与到社区医疗服务工作中。在面对人资流动性大问题时,需要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且对相关管理措施进行优化和创新。所要考虑的首要工作项目就是,建立员工编制,对工龄长、专业技能高的员工归属于编制范围内。其次是结合各科室工作的技术等级、难度等级等,建立相应的考核指标,以促进各人员岗位职能的充分发挥。最后是各种鼓励性政策也应该扩大到社区医疗点,在规律性的时间开展专业竞赛活动,对表现突出的给予相应的鼓励性政策,从而让员工切实感受到自我价值被肯定,调动员工积极工作的信心。

结语

社区医疗点是健全和执行上级业务项目的基层医疗部门,也是医改活动中的主要部分。各个业务项目健全落实,能够为社区医疗部门的良好发展起到保障作用。所以社区医疗点所实行的工作也就属于新医改中的主要项目,提高对社区医疗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是促进社区医疗部门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本条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在具体工作中,将专业人才匮乏、人员专业技能不高,服务质量差、培训活动不完善等问题做出妥善处理,从而为基层医疗点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黄铁牛,刘三妹,张晓念.基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40):44-45.

[2]梁峥嵘,于贞杰,李向云,刘田丽.基层卫生人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影响因素路径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13):2354-2360+2377.

[3]鲁增强.如何提升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能力[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6):5146-5147.

[4]李善鹏,林永峰,徐凌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2):1551-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