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及激励机制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医联体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及激励机制的分析

王慧

成都市锦江区大慈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省 610021

:在医疗卫生体制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家庭医生服务得以推广,在推广范围以及推广方式上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相关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助于促进家庭医生服务能力的强化。本文就我国家庭医生服务发展现状进行阐述,明确我国家庭医生服务现存问题,进一步从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强化、激励机制创建与完善等方面入手,对医联体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服务的发展进行探究,旨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医联体;家庭医生;服务能力;激励机制

引言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与我国国情保持高度相符,通过医疗联合体的协调配合,有助于促进分级诊疗的实现,对于基层医疗服务成效的改善以及医疗服务能力的强化都是非常重要的。激励机制的合理化运用,有助于激发家庭医生的主观能动性,致力于逐步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来开展具体工作,因此对医联体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及激励机制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我国家庭医生服务发展现状

在家庭医生服务得以不断推广的大环境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其一是自愿签约,并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采取责任到人的形式,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配合,打造全科医生服务模式。其二是社区首诊之上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在社会卫生服务机构接受首诊,并自愿签约社区医生来提供家庭医疗服务。其三是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协调配合,建立“1+1+1”模式,居民自愿签约,由全科医师实现对接,并可以实现上下转诊。其四是社区家庭医生服务试点,落实分级管理,保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个性化,能够满足居民基本医疗保健与转诊联络的现实需求。

2我国家庭医生服务现存问题

2.1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家庭医生服务的开展,以全科医生职能发挥来实现,但就当前家庭医生服务的整体情况来看,其人员数量有限,在承担门诊工作的同时,需要完成上级卫生部门所下发的任务,难以保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无法满足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尽管社会公共卫生水平有所提升,但全科医生诊疗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群众倾向于选择医疗水平高且机械设备先进的大医院,此种情况下家庭医生服务形式化问题也比较严重。

2.2激励机制先进性不足

激励机制的运用,是提升家庭医生服务效率的有效方式,在改善医患关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家庭医生来说,基本需求、组织归属感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都是其重要需求,但薪酬较低、福利交叉的情况下,极易影响家庭医生的工作态度与积极性。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我国家庭医生大多以社区全科医生为主,其经济收入有限,且社会地位不高,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不足,导致全科医生不愿意在家庭医生服务中承担风险,这就势必会影响家庭医生服务整体质量和效率,对于家庭医生服务模式的推广也形成制约。

3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

3.1找准入手点,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为促进医联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明确其现存不足,并找准分级诊疗的入手点,建立医联体管理新模式,通过分级化、分类化与分段化管理的协调配合,来优化医联体疾病管理流程,建立医联体疾病防控体系,通过分级化培训来从整体上提升医护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医疗能力,更好的满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现实要求。要明确内科与非内科医护人员的具体工作,并实施分类管理,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规范化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3.2建立家庭医生健康服务队,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

在“1+1+1”服务模式下,要注重家庭医生健康服务队的组建,做好基层民众疾病统计工作,并开设联合门诊,推进家庭医生服务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要注重家庭医生服务能力的强化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这就需要积极组织开展讲座、案例讨论、三级培训等活动,以职业素养、专业能力作为入手点,有针对性的提升家庭医生的服务水平,从而促进高效化的家庭医生服务目标的实现。

3.3开拓创新,创建并完善家庭医生激励考核机制

通过调查研究明确慢性病流行情况后,把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护人员的整体情况,结合其服务职能出发,探索家庭医生激励考核机制的创建,并结合实际应用效果开展综合分析,不断进行开拓创新,通过岗位待遇调整、绩效水平提升等方面入手,对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形成有效激发,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顺利开展。激励考核机制的创新,不仅要注重签约服务数量的调整,还要注重生物学质控指标、经济学指标以及社会学指标等的不断优化,从整体上维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综合效益。

3.4逐步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提升信息化水平

医联体家庭医生服务的发展,要结合实践逐步积累经验,探索医联体内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医生担任首席家庭医生,以二级医院主治医生担任首席专家,在实际家庭医生服务中,由首席家庭医生负责日常服务组织工作,而首席专家则承担技术指导、双向转诊等,通过上下级的协调配合,促进医联体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应用价值的有效发挥。与此同时,要注重家庭医生服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也就是说,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要注重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之间的协调沟通,于医联体内开展远程会议,并在家庭医生服务中采用穿戴设备,以促进家庭医生服务成效的改善,第三方服务介入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式,对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都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当前我国家庭医生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医联体环境下为促进家庭医生服务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公众之间协调配合,在有效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力的同时,探索现代化的激励机制,激发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家庭医生服务的顺利高效开展。未来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医联体家庭医生服务新模式与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新医改形势下促进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华君,陈平,黄登敏,梁伟朋,高金生,杜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及对策[J/OL].卫生经济研究,2018(11):50-53

[2]金仲夏.部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地方探索[J].中国卫生,2018(11):74.

[3]徐学萍,袁林林,孙晓杰.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中的“病症”与“良药”[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10):22-24.

[4]顾成.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建议[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6):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