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亏虚型泄泻的中医辨证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脾肾亏虚型泄泻的中医辨证治疗

王亚红 吉兴旺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130021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 130021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脾肾亏虚型泄泻的中医辨证治方式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在2017年到我院就诊的100例脾肾亏虚型泄泻患者,将患者分为艾灸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针对艾灸治疗组患者应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方式,针对中药治疗组患者应用肠泰合剂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血清胃泌素水平、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艾灸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中药治疗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中药治疗组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低于中药治疗组患者。结论:针对脾肾亏虚型泄泻患者,主治医师可以选择应用中医辩证治疗方式,如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方式,以此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血浆胃动素水平。

关键词:脾肾亏虚型泄泻;中医辨证治疗;治疗方式

脾肾亏虚型泄泻属于慢性疾病,并且具有治疗难度较大、病情容易反复等特点,目前临床医学上主要应用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两种治疗方式,但是两种治疗方式各有局限性,中医治疗药物煎服时间较长,西医治疗药物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但相对而言,中医辩证治疗方式具有见效快、治疗费用较低等应用优势。为此,本文选择在2017年到我院就诊的100例脾肾亏虚型泄泻患者,分析脾肾亏虚型泄泻的中医辨证治方式及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在2017年到我院就诊的100例脾肾亏虚型泄泻患者,将患者分为艾灸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两组,每组50例患者。艾灸治疗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比例为27:23,年龄在18岁-66岁之间;中药治疗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比例为26:24,年龄在18岁-68岁之间。

1.2实验方法

针对艾灸治疗组患者应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方式,针对中药治疗组患者应用肠泰合剂治疗方式,具体如下。

1.2.1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方式

主治医师需要在患者的腹部位置、腰背部位置、小腿位置寻找热敏化腧穴,具体的查找范围是患者的神阙穴位、气海穴位、关元穴位、脾俞穴位、大肠俞穴位、天枢穴位、足三里穴位、上巨虚穴位等穴位位置[1]。在寻找到患者的热敏化腧穴之后,主治医师需要先进行回旋灸来缓解患者温热局部的气血,持续2分钟左右;随后进行雀啄灸来提高热敏化程度,持续2分钟左右;随后进行循经往返灸激发经气,持续2分钟左右;最后进行温和灸发动灸性感传、开通经络,持续2分钟左右。每天开展一次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便可,共进行一个月的治疗。

1.2.2肠泰合剂治疗方式

主治医师需要以每天3次、每次10mL的频率为患者提供肠泰合剂,共进行一个月的治疗[2]

1.3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将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血清胃泌素水平、血浆胃动素水平作为观察指标,治疗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显效指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每天大便次数正常;有效指患者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每天大便次数正常;无效指患者临床症状未消失,每天大便次数不正常。

1.4数据处理

本次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2.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取卡方检验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法。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统计结果

艾灸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中药治疗组患者为78%,艾灸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中药治疗组患者。详见表1。

表1治疗有效率调查表[n(%)]

项目

痊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艾灸治疗组(n=50)

36(72.00)

10(20.00)

4(8.00)

46(92.00)

中药治疗组(n=50)

29(58.00)

10(20.00)

11(22.00)

39(78.00)

5.12

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2.2血清胃泌素水平、血浆胃动素水平统计结果

艾灸治疗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血浆胃动素水平为63.56±9.86pg/mL和332.12±31.45pg/mL;中药治疗组患者为60.12±11.23pg/mL和336.89±38.14pg/mL。艾灸治疗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高于中药治疗组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低于中药治疗组患者。详见表2。

表2血清胃泌素水平、血浆胃动素水平调查表[x±s,pg/mL]

项目

血清胃泌素水平

血浆胃动素水平

艾灸治疗组(n=50)

63.56±9.86

332.12±31.45

中药治疗组(n=50)

60.12±11.23

336.89±38.14

t

4.56

4.45

P值

p<0.05

p<0.05

3.讨论

脾肾亏虚型泄泻指的是患者每天的排便次数多于3次,且粪质含水量超过了85%,患病周期超过了1个月,该疾病具有治疗周期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会对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按照中医辩证治疗理论而言,脾肾亏虚型泄泻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脾虚生湿,或肝气乘脾及肾阳不能助脾腐熟水谷,其临床症状可以归结为脾虚湿盛、大肠湿热、脾肾两虚。

本次实验选择应用的中医辩证治疗方式是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和肠泰合剂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均能起到良好治疗效果,但是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方式的效果更加显著。肠泰合剂的主要成分是茯苓、甘草、红参、白术,几种药物都有具有健脾止泻的效果;腧穴热敏化艾灸则是基于腧穴热敏化理论的一种治疗方式,能够起到针对性治疗效果,并且可以促进患者的肠道运动,进而改善临床症状[4]

总之,针对脾肾亏虚型泄泻患者,主治医师可以选择应用中医辩证治疗方式,如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方式,以此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血浆胃动素水平,同时推动患者肠胃功能的尽快恢复,帮助患者尽早摆脱疾病的困扰和影响。

参考文献

[1]何凌,姜国平,刘华,等.腧穴热敏化艾灸对慢性腹泻脾肾亏虚证患者胃泌素及胃动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04:460-463.

[2]封艳玲,刘洪波,郑学宝.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03:164-165.

[3]赵婕.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论治文献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02:35-38.

[4]孙孝超,谢长生.吴良村自拟健脾温肾汤治疗老年脾肾亏虚型结直肠癌的经验[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904: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