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血与静脉血不同血液采集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末梢血与静脉血不同血液采集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观察

王燕红

杭州市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311241

摘要:目的:研究末梢血与静脉血不同血液采集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取我院血常规检验患者4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研究组(静脉血检验)与对照组(末梢血检验)各230例,比较检验结果与不同时期检验情况。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红细胞与白细胞高,血小板计数与红细胞比容较对照组低,经研究发现,两组1h、3h与6h的红细胞与白细胞检验结果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与中间细胞百分比检测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血常规检验患者采用血液分析仪检验静脉血对最终检验结果影响较小,提高检验稳定性与准确性,便于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值得借鉴。

关键词:末梢血;静脉血;血液采集;血常规检验;临床效果

临床常见的基础体检项目是血常规检验,其属于辅助医师诊断病情的手段,采集受检者血液能切实反映机体是否存在异常情况,结合血液参数与形态分布便于早期发现病情,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随着医疗事业进步发展,临床采用血液分析仪展开检验流程,但不同血液采集方式对最终采集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切实采用对症分析手段是重要的。为分析末梢血与静脉血不同血液采集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资料

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血常规检验患者460例,研究组(n=230):男124例,女106例,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2.14±3.29)岁;对照组(n=230):男128例,女102例,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22.05±3.12)岁。各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自愿参与血常规检验;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委员会审核要求。

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肝肾功能障碍;精神异常;病历资料不全。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实施血常规检验,利用抗凝真空型采血管采集2ml血液样本,充分混合均匀降低细胞受损程度,针刺患者无名指利用微量采血管收集,向其中滴入1.6ml稀释溶液的底部,取上层血清放置在血管中实施混匀,研究组采用静脉血检验,对照组实施末梢血检验,两项采血方式分为3份,1份实施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型号:迈瑞BC-5800型)开展血常规检测,其余2份则放置在常温冰箱内保存。

疗效评价

比较检验结果:切实观察两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与红细胞比容。

统计所有研究对象检验1h、3h与6h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与中间细胞。

统计学方法

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检验结果与各时间点检验结果)(5df87d5212c0c_html_869809d1e709b1fc.gif ),t检验。计数资料[n/(%)],5df87d5212c0c_html_5406b712d840750d.gif 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检验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红细胞与白细胞高,血小板计数与红细胞比容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检验结果(5df87d5212c0c_html_869809d1e709b1fc.gif

组别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计数

红细胞比容

研究组(n=230)

3.84±0.52

5.47±0.63

218.03±86.54

0.29±0.15

对照组(n=230)

3.41±0.25

5.28±0.26

230.95±46.28

0.54±0.23

t

11.3025

4.2278

1.9965

13.8076

p

0.0000

0.0000

0.0465

0.0000

2.2 各时间点检验结果

经研究发现,两组1h、3h与6h的红细胞与白细胞检验结果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与中间细胞百分比检测具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各时间点检验结果(5df87d5212c0c_html_869809d1e709b1fc.gif

组别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中间细胞

1h

3.24±0.72

6.51±0.79

228.29±84.06

64.36±5.41

3h

3.36±0.78

6.54±0.83

225.37±82.13

62.13±5.12

6h

3.29±0.67

6.44±0.82

192.58±78.47

71.05±6.08

p

P>0.05

P>0.05

P<0.01

P<0.01

3 结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常见的检查项目,其是指根据血液细胞分布形态与数量变化实施观察,切实反映机体器官组织病理改变,主要有静脉采血、动脉采血与末梢采血等方式,短时间内判断及血液情况,但不同采集方式对最终采集结果往往产生不同影响。目前临床常见的采集血液的方式是末梢采血与静脉采血,前者具有疼痛程度轻、采集数量少与快捷等优势,采集时间长导致血小板聚集影响检验结果,采集血量少则需重新采集增加患者疼痛感;后者是在静脉中展开采集流程,与机体循环血液保持一致,其属于真空采集血液,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切实反映机体全身血液情况,具有准确性与可靠性,临床被广泛应用。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较对照组红细胞与白细胞高,血小板计数与红细胞比容较对照组低,经研究发现,两组1h、3h与6h的红细胞与白细胞检验结果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与中间细胞百分比检测具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证:对血常规检验患者采用血液分析仪检验静脉血对最终检验结果影响较小,提高检验稳定性与准确性,便于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何新民.末梢血与静脉血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当代医学,2016,(22)12:43-44.

[2]吴智刚,李小蓝,李启欣等.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7, 6(1):99-100

[3]金秀华.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观察比较[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7:848-849.

[4]赖碧珠.血液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6:144-145.

[5]钱进.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7, 36(26):

169-171.

[6]孟祥花.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3: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