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4

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1 曹忠文 2 刘景传 3 苗磊 通讯作者

1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 山东省 菏泽市 274 00 0 2 菏泽市立医院 山东省 菏泽市 274000 3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山东省 菏泽市 274000

【摘要】:目的:研究比较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14年5月~2018年5月)开展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A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53例)、B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68例)、C组(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79例),比较三组的颅内血肿完全清除率、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预后情况。结果:三组的颅内血肿完全清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均较A组更高(P<0.05);B组、C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均较A组更少(P<0.05);B组、C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A组更低(P<0.05);治疗后,B组、C组的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A组更低(P<0.05),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A组更高(P<0.05);术后2周,B组、C组的预后良好率均较A组更高(P<0.05)。结论:相比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血肿抽吸引流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均更具有优势,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还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高血压诱发的严重脑血管病变,其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1-3],临床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多选择外科手术,常用术式有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本研究为比较这三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针对20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14年5月~2018年5月)开展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A组(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53例)、B组(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68例)、C组(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79例),A组的年龄为40~83岁,平均(62.04±13.51)岁,男女各有32例、31例;B组的年龄为41~84岁,平均(62.50±13.42)岁,男女各有35例、33例;C组的年龄为41~85岁,平均(62.81±13.49)岁,男女各有40例、39例。三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取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协议。

1.2方法

A组实施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体位选择仰卧位,头部偏向健侧,根据术前脑CT明确颅内血肿位置,于患者额颞部作弧形切口,游离骨瓣,向下咬除蝶骨脊,分开额叶、颞叶,显露岛叶,采用穿刺针在无血管区域进行穿刺成功后,切开岛叶进入血肿腔,对血肿予以清除,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留置引流管,关闭颅腔。

B组实施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体位选择仰卧位,根据术前颅部CT图像明确颅内血肿位置,于最大血肿位置对应头皮作垂直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至骨膜,于颅骨进行钻孔,咬骨钳扩大骨孔,形成小骨窗,十字形剪开硬膜,对血肿予以清除,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留置引流管,关闭颅腔。

C组实施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体位选择仰卧位,根据术前颅部CT图像明确颅内血肿位置,于最大血肿层面最接近颅骨点头皮作标记,测量血肿中心至标记点距离,选择长度合适的穿刺针,常规消毒,采用手电钻于标记点对颅骨进行钻孔,采用穿刺针对血肿予以抽吸,再采用生理盐水+肝素冲洗颅腔,关闭颅腔。

手术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实施腰大池引流,术后均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的颅内血肿完全清除率、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包括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预后情况,其中,临床疗效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评估工具为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总分0~45分,得分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的减轻而降低,NIHSS评分降分幅度达到50%即显效,降分幅度达到18%即有效,降分幅度不足18%即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评估工具为改良巴氏指数,总分为0~100分,得分随着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而增高

[5];预后情况的评估工具为Glasgow预后评分量表,总分1~5分,1分、2分、3分、4分、5分对应死亡、植物生存、重度残疾、轻度残疾、预后良好,得分越高,预后越好[6]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19.0版本),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描述为例(%)、5df87f23d5398_html_b44c6556d7336583.gif ,行χ2检验、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即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颅内血肿完全清除率、临床疗效比较

三组的颅内血肿完全清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均较A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颅内血肿完全清除率、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颅内血肿完全清除率

临床疗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A组

53

51(96.23%)

24(45.28%)

29(54.72%)

9(16.98%)

44(83.02%)

B组

68

66(97.06%)

32(47.06%)

33(48.53%)

3(4.42%)

65(95.58%)*

C组

79

73(93.67%)

37(46.84%)

40(50.63%)

2(2.53%)

77(97.47%)*

注:与A组相比,*P<0.05。

2.2手术情况比较

B组、C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均较A组更少(P<0.05),见表2:

表2 手术情况比较(5df87f23d5398_html_b44c6556d7336583.gif

组别

手术用时(min)

术中出血量(ml)

A组(n=53)

85.43±17.64

96.85±27.54

B组(n=68)

64.75±10.76*

40.47±12.69*

C组(n=79)

66.19±10.53*

38.97±13.45*

注:与A组相比,*P<0.05。

2.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B组、C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A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组别

例数

颅内感染

脑疝

颅内再出血

总发生率

A组

53

4(7.55%)

3(5.66%)

1(1.89%)

8(15.09%)

B组

68

1(1.47%)

1(1.47%)

0(0%)

2(2.94%)*

C组

79

0(0%)

1(1.27%)

1(1.27%)

2(2.53%)*

注:与A组相比,*P<0.05。

2.4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三组治疗后的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在治疗后,B组、C组的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A组更低(P<0.05),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A组更高(P<0.05)。见表4:

表4 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5df87f23d5398_html_78f67cb43a522139.gif

组别

时间

颅内压(mmHg)

NIHSS评分(分)

ADL评分(分)

A组(n=53)

治疗前

20.58±3.24

29.58±3.82

57.35±4.87

治疗后

16.37±2.65#

22.17±3.06#

73.21±5.12#

B组(n=68)

治疗前

20.37±3.29

29.63±3.85

57.46±4.81

治疗后

13.49±2.01#*

17.59±2.98#*

82.45±6.03#*

C组(n=79)

治疗前

20.42±3.37

29.38±3.74

57.61±4.79

治疗后

13.31±1.98#*

17.21±2.93#*

82.95±6.10#*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A组相比,*P<0.05。

2.5预后情况比较

术后2周,B组、C组的预后良好率均较A组更高(P<0.05),见表5:

表5 预后情况比较[例(%)]

组别

例数

预后良好

轻度残疾

重度残疾

植物生存

死亡

A组

53

40(75.47%)

10(18.87%)

3(5.66%)

0(0%)

0(0%)

B组

68

61(89.71%)

6(8.82%)

1(1.47%)

0(0%)

0(0%)

C组

79

72(91.14%)

7(8.86%)

0(0%)

0(0%)

0(0%)

注:与A组相比,*P<0.05。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由于脑部小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或纤维样变性坏死而导致的局部出血,是导致高血压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其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病情发作突然且进展迅速,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预后相对较差[7-9]。因此,临床上需对高血压脑出血予以积极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降低其死亡率。

既往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术式有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两种开颅血肿清除术均可对患者颅内血肿予以有效清除,但相比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手术减小了开颅范围,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10-12]。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逐渐被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常见术式有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该手术主要是通过在头皮对颅骨进行钻孔,采用穿刺针抽吸血肿,从而对血肿予以清除,促使颅内压下降,且相比于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实现了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微创性操作[13-15]。本研究发现,三组的颅内血肿完全清除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均较A组更高(P<0.05),其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均较A组更少(P<0.05),其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较A组更低(P<0.05),且在治疗后,B组、C组的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预后良好率均较A组更低(P<0.05),其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A组更高(P<0.05),说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可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创伤,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相比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具有优势,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曾冉,王飞红,袁邦清等.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的比较[J].广东医学,2016,37(3):393-396.

[2]何安邦,周奋,潘德岳等.锥颅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8):1937-1938.

[3]孙昭胜,赵旺淼,葛春燕等.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中等量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6):702-706.

[4]叶富跃,杨堃,郑传宜等.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6,22(1):17-20.

[5]葛新,陈晓雷,孙吉庆等.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6,42(10):605-608.

[6]裴明和,梁合,孙捷等.不同外科治疗方案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2):5478-5480.

[7]王宁,黄书岚.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1):27-29.

[8]刘宏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4):369-370.

[9]李林山,夏小辉.不同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1):10-12.

[10]何晓云.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6):1612-1614.

[11]刘万荣,魏忠,方有利等.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安徽医药,2017,21(10):1844-1846.

[12]曾令洲,许安荣,李玉斌等.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5):436-438.

[13]罗俊杰,戴永建,田学成等.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3):1444-1446.

[14]王朝平,吴杰,周敏等.微创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8):4494-4495.

[15]陈刚,程继勇.开颅血肿清除术和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6,42(7):43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