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及肺外感染的治疗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及肺外感染的治疗效果观察

肖智

株洲市中心医院 湖南 株洲 41200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及肺外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163例支原体感染患儿,对其中60例伴有肺外感染并发症的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并分析其检查、治疗方法以及疗效。结果:采用红霉素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5%,因此观察组疗效优于参照组。出院后两组均需继续口服阿奇霉素治疗,连续治疗2~3个疗程,过早停药易导致复发。结论:肺炎支原体易导致肺及肺外感染,临床上应提高正确认识,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对症治疗肺外并发症。

【关键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及肺外感染、临床治疗

肺炎是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支原体感染是引起小儿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呼吸道致病菌,可以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气管、支气管、肺及胸水中分离出来,还可以从肺炎并发症患者的脑脊液、心包积液、脑、肾脏中分离出来,该致病菌还有可能同时或相继引起肺外器官或组织病变,常见的有脑炎、心肌炎、血液病、肝病、肾炎、关节炎、皮疹等。支原体感染严重危害了患儿的健康,甚至可能导致患儿死亡[1]。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如对其认识不足,会导致误诊并延误治疗。为提高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及肺外感染的认识以及寻求更佳的治疗方法,特选取60例于2015年2月—2016年3月来我院诊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及肺外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来我院诊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及肺外感染患儿163例,所有患儿均进行了X线胸片、血、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查。肺炎支原体感染标准遵照《实用儿科学》,在病程4~11天时检测血清MP-IgM均呈阳性, 其中60例伴有肺外感染,占总患者的36.8%,该60例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3~11岁,平均年龄为5.2岁±0.9岁。将该60名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组3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及身体条件均符合统计学要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

两组患儿均有发热症状,且热性不规则,通常表现为持续高热、不规则热、弛张热或持续低热,<38℃者6例,38~39℃者17例,39℃以上者37例;且均有咳嗽,尤其以晨起及夜间明显,严重者夜间不能平静入睡,常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连续性痉咳,少数伴有咳痰,严重者伴有伴有球结膜下出血;肺部听诊均呼吸音粗,有哮鸣音者23例,湿性啰音者21例;胸部X线显示:肺点片状阴影切纹理粗乱51例,双下肺浸润阴影27例,气促者12例;伴有胸痛者7例。

1.3肺外感染并发症

1.3.1消化系统 食欲不振者50例,恶心呕吐者38例,尤以进食后明显,为非喷射性呕吐。腹泻者18例,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B超显示肝大11例,肝功能异常15例,包括肝炎病毒标志物阴影及胆红素、AST、GPT增高。

1.3.2神经系统 头部MR检测出3例有病变,其中脑膜增厚1例、脑水肿2例、

1.3.3皮肤黏膜、关节 皮疹者18例,且好发于男性儿童;皮疹呈多形性,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皮疹。关节病变者14例,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肿胀、疼痛及关节炎。

1.3.4泌尿系统 镜下血尿6例,面部及眼脸水肿7例;无尿路刺激症状,尿蛋白+~++5例,水肿3例,尿常规WBC明显增高3例。

1.4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红霉素治疗,每次10mg/kg,1次/天;参照组采用头孢类抗生素联合抗病毒治疗。疗程均为7天,且期间伴有其他各系统并发症的患儿采用相应的对症治疗。

1.5疗效评定标准

有效:经治疗后,咳嗽、呼吸困难、气喘、肺部啰音明显改善,精神及食欲恢复,X线胸片吸收好转;显效:经治疗后,呼吸频率明显下降,咳嗽、呼吸困难、气喘、肺部啰音消失,精神及食欲恢复正常,X线胸片阴影吸收;无效:未达到以上所述标准。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之和。

1.6统计学分析

收集整理数据,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并运用卡方检验做计数资料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0.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两组均需口服阿奇霉素继续治疗,每次10mg/kg,每天1次,注意服3停4,连续治疗2~3个疗程,停药过早易引起复发。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0

18

9

3

90.0

参照组

30

12

9

9

70.0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病原微生物,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支原体感染在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中广泛存在[2]。近年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不断变迁,肺炎支原体感染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支原体易引起呼吸道及呼吸道外感染,并导致肺外多器官系统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除对呼吸系统的损伤外,还会累及患儿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皮肤黏膜及关节,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支原体感染后组织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了呼吸道以外的其他器官病变,因此出现了对相应肺外器官系统的损害[3]。这一结果也与过往的研究报告相符合。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及肺外感染的患儿一般病情较重,病程较无并发症患儿更长,需要进行专业、系统的治疗,并对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根据其他研究报告可知,大环内酯类药物通过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产生较强的抗菌作用[4]。且其半衰期长,抗菌谱光,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组织渗透性好,在呼吸道内浓度可达同期血浓度的10~100倍[5]。此外,大环内酯类除有抗菌活性作用外,还可以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胺的释放及黏液的分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从而达到抗感染的目的。本研究中对患儿采用阿奇霉素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表明阿奇霉素在治疗肺炎支原体肺及肺外感染中有较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小儿肺及肺外其他器官系统的损伤,临床表现多样化,应对此病提高正确认识,以免误诊、漏诊,治疗中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对肺外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兰举.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及肺外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中华全科医学, 2016(3).

[2] 王合香.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外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A0).

[3] 温彬彬,张金梅,李再良.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外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 医学信息, 2015(13):33-34.

[4] 李朝霞.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合并症的诊治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2):141-142.

[5] 乔喜娟.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合并症诊治观察. 医药前沿, 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