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 B超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中的作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17
/ 2

腹部 B超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中的作用价值

黄艳

云南大理祥云县医院 67210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B超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 方法 以52例我院在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接收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为观察组,设置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予以腹部超声检查,进行检查结果的比较。 结果 观察组疾病检出率和诊断价值高于对照组,有数据差异产生(P<0.05)。 结论 予以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腹部B超,可提高疾病检出率和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部B超;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价值

门脉高压指的是不同原因所致门脉系统压力上升,引起的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腹水、呕血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症状的疾病。它是肝硬化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危险症状之一,可导致患者出现疲惫无力之感,可在后期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症状,对患者身体状况和生活质量有着严重影响。为此,必须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予以深入探讨,注重该疾病早期诊治工作的开展。腹部超声是现阶段被广泛应用的诊断方式之一,可清晰显示肝脏、胰腺等实质性脏器的异常和病变情况,在门脉高压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1-2]。我院以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腹部B超诊断,研究详情和结论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观察组为52例门脉高压患者,对照组为同期5例健康体检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观察组28例男,24例女,年龄22-70岁,均值(50.2±1.6)岁,发病时长1-15年,均值(8.1±1.2)年;对照组男女各26例,年龄24-69岁,均值(49.8±1.5)岁。组间基线数据无差异(P>0.05),可予以对比。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行腹部B超检查,具体操作为:告知患者检查前空腹至少8小时,在检查床上取半卧或平卧位,检查仪器为西门子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探头频率设为3.5MHZ,仔细扫描肝脏、胰腺、脾脏、胆囊等脏器,对门静脉予以重点探查,测量并记录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计算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主干血流量。 存在出血症状者需予以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疾病检出率对比

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肝硬化门脉高压检出结果的对比。判定依据[3]:曲张呈直线型或略微迂为轻度;曲张蛇形隆起为中度;曲张表现为瘤状、结节状或串珠状。超声诊断指标:脾静脉内径≥1.0cm,门静脉内径≥1.4cm。

1.3.2 两组诊断结果对比

比较两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和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主干血流量。

1.4 统计学处理

在数据软件SPSS 22.0中录入入组者研究数据,疾病检出率经%和x2表示检验,诊断价值由`x±s和t表示检验,P值不足0.05提示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疾病检出率对比

观察组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数据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检出率对比结果[n(%)]

组别

例数

轻度

中度

重度

检出率

对照组

52

48(92.3)

3(5.8)

1(1.9)

0(0.0)

4(7.7)

观察组

52

3(5.8)

18(34.6)

22(42.30

9(17.3)

49(94.2)

X2

77.913

P

0.000

2.2. 两组诊断价值对比

对照组和观察组存在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和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主干血流量间的数据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诊断价值对比(`x±s)

组别

例数

脾静脉内径(cm)

门静脉内径(cm)

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主干血流量

对照组

52

0.6±0.2

1.0±0.2

0.3±0.1

观察组

52

1.1±0.3

1.4±0.3

0.5±0.1

t

10.000

8.000

10.198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肝硬化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引起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以肝炎后肝硬化为主要类型,发病初期,患者肝脏代偿功能基本不受影响,往往缺乏典型症状表现,发展至后期可出现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同时可累及多个系统,引发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脾功能亢进甚至是癌变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必须认识到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早期诊断工作,以此为基础展开后续治疗工作,以控制病情发展,改善预后。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患者发病过程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使得患者出现大出血的症状,与门静脉压力的改变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健康者肝的门静脉内径在1.0-1.2cm之间。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予以腹部超声检查可见腹水、脾大、肝硬化、脾静脉内径和门静脉内径增加。目前,门静脉内径≥1.4cm被认为是门脉高压的超声诊断标准。门脉高压一旦发生,可改变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随着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血流阻力增加,流速下降,为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4]。与常规胃镜检查相比,腹部B超操作简便、无创、可反复进行,可对患者脾脏厚度、门静脉和脾静脉进行观察,准确判定血流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有无门脉高压出现。不仅如此,腹部B超还能被用来对肝硬化和非肝硬化(感染、外伤、肿瘤压迫)导致的门脉高压进行鉴别诊断[5]

文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和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主干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腹部B超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价值明显。

总之,予以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腹部B超,可获得较高的疾病诊断价值,可与其他方式联合使用来提高诊断准确性,促进疾病诊治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聂巍, 林伟, 梁珊, 等. 不同程度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及意义[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7,33(3):472-475.

[2]李良涛, 武波, 王守乾, 等.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1例报告[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8, 34(7):1517-1519.

[3]陆伟, 李爽. 超声内镜:门静脉高压评估诊治的新手段[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7,25(6):411-414.

[4]李卡娜. 腹部B超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 2017,29(13):1613-1614,1632.

[5]李朝胜. 腹部B超在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10):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