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4
/ 2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分析

李桃梅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6

本文在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历史性突破的丰富内涵,解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的历史经验和时代价值,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倡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辩证关系。论文将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突破和创新,分析其市场经济理论与体制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贡献。

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进程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理论同实践的紧密结合,理论同实践的互相推动。没有系统周密的理论,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注重在实践中探索,注重吸收各国的成功经验,这也许正是中国改革不断深入的秘诀所在。因此,如果我们沿着国有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这一脉络,仍能寻找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时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中央制定了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我们迎来了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真正春天,先后完成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商品经济”阶段

(1)“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阶段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明确地指出:我国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有计划的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2)“有计划商品经济”阶段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首次阐述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这是我国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问题认识的重大突破的标志。

从“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1)“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阶段

1987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三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市场机制问题作了新的概括和阐述。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1992年10月展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要建立的这种经济体制,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在经济活动中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同时,又要有效抵御市场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这标志着中国的经济改革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阶段。

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完善发展阶段

确定国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阶段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我国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构想,指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经济改革的总体方案。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作了精辟的论述,在一些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做出了重大的发展和突破。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在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同时,中共中央还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时代价值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变革的理论,即给我们带来广泛、深远的历史启示,而且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基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基本指导思想,回答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能兼容的“世纪”问题,重新解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邓小平所倡导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完全吻合。

扬弃西方市场经济理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基础上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市场经济,如果认为因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否定社会主义的话,那就是完全错误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一点成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共识。

重新解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统理论是围绕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主要特征进行阐述的,其主要内容是计划生产,他先后论述了公有制的产生、性质、形式、地位和作用等。中国共产党人则坚持以生产力为标准,重构并界定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首先,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体制变革理论,一改过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教条式的理解,认真思考并较好解决了在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其次,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摒弃了资本主义社会单向度的片面的市场调节机制。因此,必须对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进行有批评地借鉴。

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体制变革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实际相结合的先进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谱写了新篇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被看作是科学社会主义探索新的形态。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很好地回答了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世纪难题,从起初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颠覆了长期束缚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无论是在社会主义所有制,还是在分配问题、经济运行体制等方面均取得了进展,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前提下,强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对社会主义经济探索的主导作用。

社会主义如何认识资本主义

长久以来,马克思主义发展围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博弃、斗争一直没有停歇。社会主义国家经过一段时间探索,我们看到,马克思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设想有一个前提,即只能是处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然而我国新阶段社会主义实践与生产力高度发达相比还有很长的距离。

传统马克思主义如何向现代马克思主义转变

马克思主义传统形态,是从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和无产阶级革命发展需要出发,要坚决展开对资产阶级批判,移除资本主义的根基,自觉引导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化。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出发,生产力的发展被看作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第一位任务,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并初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根本问题。他们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以生产力不发达的落后国家为逻辑起点,而不是马克思主义传统观念立足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从探索起点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于光远: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的讨论[J]《经济研究》,1959(07)

[2] 路耕漠: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必要性和它的“消亡”过程[J]《经济研究》,1956(05)

[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M]第6~7卷人民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李桃梅(1995),山西临汾人,山西财经大学2017级国民经济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