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4
/ 1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朱秋菊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博才白鹤小学 4160000

【摘要】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憎塘中的数量关系。好的数感既是学习数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个人数学素养体现的重要标准。本文从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意义入手,再有针对性从结合生活实际、实践操作、运用估算三个方面略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数感;生活实际;实践操作;估算

小学生数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小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理解、解决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建立数感与符号感。 本文从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意义入手,再有针对性从结合生活实际、实践操作、运用估算三个方面略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一、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憎塘中的数量关系。 数感,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对数的一种感知,是对数的一种感受力,感知、感受数的“大小”“多少”等等,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预算的感知和深入的理解。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学科,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而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这一切都需要学生有好的数感为前提,只有学生具有了数感,才能够快速、准确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字符号,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 因此,数感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好的数感既是学习数学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个人数学素养体现的重要标准。

二、结合生活实际,建立学生的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数学学习过程数感的建立离不开现实的生活。在教学中,只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并内化、运用知识,建立数感。

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设计了“猜一猜”的环节。

先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台洗衣机的价格。

提示1:这台洗衣机的价格在600和700之间;

提示2:这台洗衣机的价格接近700;

提示2:这台洗衣机的价格与680很接近。(679。)

根据三个提示在“600和700之间”“接近700”“价格与680很接近”,学生猜的过程的过程感受数的大小和生活中实际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接下来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工资。如果老师一天的工资约100元,工作几天工资大约是1000元呢?如果一个月按30天来计算,老师一个月大约有多少钱呢?

学生数感的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通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数的意义,为建立数感奠定了基础。这些活动不仅启蒙小学生的数感,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通过看、听、做、说,眼、 耳、手、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

如:在教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认识厘米”“认识米”时,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物体(如门的宽、长,自己的一步、手指的宽度、手臂,黑板、铅笔等等)的长度,学生经历了观察、估算、操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一厘米、一米,一厘米,一米到底有多长,看到某个物体能估算出它大概有几厘米、几米。在这一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实践活动的机会,将学生的活动作为培养数感的基础与条件,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机会,促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究、小组合作以及实践操作,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小学生的数感得到强化。

运用估算,强化学生的数感

通过估算和运算可以强化学生数感,无论是生活实际或者是数学学习中,在很多时候其实并不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只需要经过估算就能知道结果。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有提出,经过估算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数感。估算的方式能够估计数量与运算结果,并且能够使用估算对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进行检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用估算教学提升学生的估算意识,加强其估算能力,让学生形成数感。

数感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学生数感在小学阶段是最佳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的实践操作活动,通过估算强化学生对数的感知,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不断内化立体的数感认知结构,学生亲身感受数的意义,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