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减负”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4
/ 2

阅读教学“减负”策略

孙照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经济开发区腰庄小学

摘要:近些年,社会上呼吁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也不断下发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实施意见。因此,“减负”已成为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并践行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认真审视我们的日常阅读教学行为。纵观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很多教师年段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教学内容过多、过杂;教学方式方法简单粗暴;教学活动单调、盲目等。结果是老师忙前忙后,学生累死累活,却收效甚微。如何解决这种“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做法呢?笔者认为要先弄清”为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这几个问题,就可以使语文阅读教学真正“瘦”下来,学生学习语文也就自然会轻松起来。现结合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谈谈本人几点浅薄的看法。

厘清年段目标——知道为啥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不同的年段目标要求各不同。《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学段目标表述的非常清楚: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只注重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学习朗读、积累和感受;而到了中年级要求初步运用、把握语言,初步掌握朗读、默读和复述简要的叙事性文本的方法;高年级的要求就提高到了解文本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上,对不同的文本要有所区分。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只要吃透《课标》,自然也就厘清了各年段教学目标。在明确各年段目标的基础上,为什么教的问题就解决了。依托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就应该尽力遵循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简单实用原则。如对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在一、二年级我们应在诵读和想象词中描绘的江南春天画面上,通过反复诵读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如果是放在三、四年级目标就应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理解词的内容,就要求把诵读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了。若是放在五、六年级,在前面的基础上就要有更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诵读中领悟体会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热爱、赞美和眷恋之情,在对文本意蕴进行适当的挖掘的同时,进而开始关注诗词的形式,以及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简约教学内容——找准教什么

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要教之后,接下来就是教什么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清楚明了,语文课程的内容是远大于教材内容的,而教材内容又是远大于我们的教学内容的。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中间载体,语文教材的主题是一篇篇内容丰富的课文,课文又是确立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是隐藏在课文之中的,我们怎样准确地把它们区分开来呢?解读文本是唯一办法,在认真的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文本特点,课前导读和课后练习等基础上解读文本后,综合确定每一课要教授的内容。具体的来说,我们拿到一片课文首先要潜心地阅读,读出文本本意。试图与作者、编者产生心灵深处的共鸣。从写作目的和编者意图等方面多问几个为什么。其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学生年龄特征,结合文本特点等,在对课文语言来一番“虚心涵咏”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的语言训练内容。在课堂教学时,该教的才教,该学的才学,我们老师一定要做到学生自己知道的或能弄懂得不讲,学生现阶段不必掌握的或根本不能掌握的不讲。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如人教版六年级《少年闰土》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他的怀念之情。这篇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和文中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教学时我们应重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可以将原小说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对比闰土少年时的纯净与天真,中年时的苍老与悲苦,来帮助学生感悟鲁迅写人物的特点。而对于写作背景我们只需要结合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再引导点拨,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即可,老师不必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挖掘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上。

适切教学方法——创新怎么教

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五花八门,但这法那法如果没有效果就是没法。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以适切为标准,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务必要从简。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所教文本题材特点,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当然,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读”是关键,我们要把“读”贯穿整个过程,朗读、默读、齐读、悟读……那不是只言片语地读,也不是少数人的”演”读,而是要大面积地,落实到每个环节面对每位同学的潜心地读。要落实有效地读,我们老师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提出读的具体要求后再适时给予指导。教师要及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引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关键处进行及时静当的讲解点拨。在每课的读悟训练中,多以学生喜爱的活动、游戏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为重要。通过老师设计的核心问题,学生在活动、游戏的参与中就能让他们发现文字的奥秘,从而习得语言。进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之目的。如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四次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引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再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们为了让学生了解人物的鲜明形象、理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进而受到启示和品质教育。教学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积极地情感体验。

结合单元目标和课后“思考·练习”,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把自己的理由说清楚后,鼓励学生上台分角色演一演。这样不但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和美好品质也会达到很好的预期。

参考文献:【1】方依妹. 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9):1-1.

【2】陈利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当代教研论丛, 2015(12):56-56.

【3】黄美琴. 小学语文生活化阅读教学的策略[J]. 新课程(下), 2013(4).

【4】许维华. 小学阅读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J]. 未来英才, 2016(8):20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