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参与术前探访对改善病人躁动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参与术前探访对改善病人躁动的效果观察

陶余媛

安徽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麻醉复苏室 241000

【摘要】目的:分析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参与术前探访对改善病人躁动的效果。方法:取6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实行术前常会探访,在术前常规探访的基础上,由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对观察组进行探访,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复苏后躁动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麻醉复苏后躁动程度0级-Ⅰ级均高于对照组,Ⅱ级-Ⅲ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4.12%)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参与术前探访对改善病人躁动的效果显著,降低患者躁动程度,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术前探访;躁动

麻醉复苏后,由于受到术后疼痛、引流管等的刺激,患者多会有躁动行为,影响手术治疗效果[1]。本文主要分析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参与术前探访对改善病人躁动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同意参加。按照抓阄法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21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27-66岁,平均(46.36±2.35)岁。对照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25-64岁,平均(46.28±2.26)岁。两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术前常会探访

对照组实行术前常会探访,具体如下:手术前1d,由麻醉师、手术室护士会患者进行探访,口头告知患者手术时间、流程、术位、麻醉方式、术前注意事项等。

1.2.2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参与术前探访

在术前常规探访的基础上,由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对观察组进行探访,具体如下:(1)麻醉复苏讲解。手术前1d,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麻醉方式、麻醉苏醒时间等,根据患者基本情况,除口头讲解外,使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提升患者对麻醉的了解程度;同时,使用视频播放等形式,向患者讲述麻醉复苏室环境,提升患者对麻醉复苏环境的了解,缓解其紧张心理。(2)术前交流。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对麻醉的认知,分析其心理状态,针对性安慰、鼓励患者,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向患者讲解麻醉复苏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解决措施等;向患者讲述麻醉复苏后出现躁动的原因、躁动引起的危险等,提高患者对麻醉复苏后躁动的认知。

1.3观察指标

①评估两组麻醉复苏后躁动程度。躁动程度分为0-Ⅲ级,0级:患者配合程度较好,比较安静;Ⅰ级:进行护理时,患者肢体有轻微抵抗行为;Ⅱ级:护理进行前即存在抗拒行为,抗拒动作无需控制;Ⅲ级:护理操作时,患者抗拒行为强烈,需要采用相应控制措施。

②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百分制,得分≥85分表示非常满意,75分<得分≤84分表示满意,60<得分≤74分表示较为满意,得分<6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较为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式

采用SPSS 20.0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分别计数资料以(5e055e73d0d0a_html_12ac1641532292bc.gif )、(%)表示,采用t、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复苏躁动程度比较

观察组麻醉复苏后躁动程度0级-Ⅰ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复苏躁动Ⅱ级-Ⅲ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麻醉复苏躁动程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0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观察组

34

15(44.12)

13(38.24)

4(11.76)

2(5.88)

对照组

32

3(9.38)

5(15.63)

14(43.75)

10(31.25)

Χ2

10.032

4.249

8.503

7.131

P

0.002

0.039

0.004

0.008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34例患者中,14例患者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10例对护理感到满意,8例感到较为满意,2例感到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32例患者中,8例患者对护理感到非常满意,6例对护理感到满意,10例感到较为满意,8例感到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75.00%。两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87P=0.030)。

3讨论

术后麻醉复苏后,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极易造成其出现恐惧心理,进而出现躁动行为[2]。影响手术治疗质量,常规术前探访是手术前的重要环节[3-4],但由于该探访内容简单,不足以提升患者对麻醉复苏的了解,患者麻醉复苏后依然会出现躁动行为,极易造成护理风险事件。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参与到术前探访中,向患者详细讲解麻醉程序、麻醉复苏常见不适感等,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5],增强患者控制麻醉复苏后躁动行为的意识,提升其主观能动性,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几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麻醉复苏后,躁动程度0级-Ⅰ级均高于对照组,Ⅱ级-Ⅲ级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参与术前探访能有效降低患者麻醉复苏后的躁动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升手术质量,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从而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麻醉复苏室护理人员参与术前探访对改善病人躁动的效果显著,降低患者躁动程度,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支连军, 朱晓昌, 张广翠,等. 术前焦虑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疼痛及麻醉后复苏的影响[J].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6, 37(11):998-1002.

[2]郭岩, 何秀岩, 高文立. 七氟烷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研究[J].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9):140-140.

[3]袁斐斐. 针对性术前访视对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 中国乡村医药, 2016, 23(18):73-74.

[4]葛丽敏. 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的复苏护理分析[J]. 2016, 22(2):204-205.

[5]王莉芬. 麻醉护士对肛肠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 2016, 22(26):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