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行走中的课堂

苟怀海 吴传健

重庆市巴川中学校 402560

摘要:学校承担了对学生教育教学的功能,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如果学校教学成为了专门化的教学活动时,就会出现“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相对分离、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即学校的课堂是全世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课堂是全世界窄化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学校以外的世界也应该是课堂,即全世界也是课堂。如何让世界变成课堂?无疑,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课外,研学活动就是最好的形式之一。

关键词:研学课程 指导思想 课堂

培养学生的生存自理能力,是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集体体验、个体体验、换位体验、模拟体验、野外生存体验等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必要的生存技能,激发学生生存自理的强烈愿望,使每个孩子都学会自信从容、健康快乐地生活。自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各地区研学旅行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我校坚持以“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研学旅行对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于近十年的尝试,学校以研学实践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弘扬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助推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我们作出了诸多的尝试。

一、研学课程设计原则

1.开放性原则

我们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面向全体学生设置研学课程,既有学生全员参与的校本研学课程,又有学生自愿参加的国内研学旅行、国际游学体验课程,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空的广域性,选择的多样性。

2.整合性原则

我校学生人数多,研学活动参与面广,我们所设置的每一项研学课程,都是以研学资源、教学内容与方法和师资情况为基础,坚持研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结合、教学内容与研学实践的整合,保证课程的时效性,实现课程的生成性。

3.体验性原则

不论是校本研学营地,还是国内、国际研学旅行,我们都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突出体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变知识性的课堂教学为发展性的体验学习。

4.生活性原则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回归于生活。我们的研学课程,着眼于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的实际,把学生从最简单熟悉的生活层面引领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舞台,加强教育的生活性,突出生活的教育化程度。

那么,我们的研学内容具体有哪些呢?

二、校本研学实践课程

(一)研学营地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

为了更好地利用我校近2000苗的农场资源,2017年秋期,学校着手建设校本研学基地,研发并开设了认识果蔬、种植蔬菜、厨房学艺、石磨豆花、棕编竹编、钓鱼、陶艺制作、柴火煮饭等课程,人人参与,每期每班5学时。

课程一经推出,得到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为我校研学活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笔尖下的摄影——文学与艺术的整合

笔尖下摄影,始于2015年暑假,是我校研学课程的又一大特色。内容安排:(1)人物、花卉、动物、楼宇等摄影,由专业摄影师授课,全程跟踪讲评;(2)职业教师指导摄影作品中配备的文字阐述,训练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3)语文老师讲授阅读技巧,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力。

笔尖:以文绘图。教师示范,学生品鉴,或借灵动之笔,展摄影精髓,或以绝美诗词,传人情风貌,或以传神雅韵,寓其哲思。

摄影:导师专业,学生热忱,亲近自然,探访山水,仁者见山,智者乐水。自然之美,瞬间定格。

悠悠山水,曲折连绵,引巴川学子驻足流连,让无数镜头俯仰生姿。一周试炼,反复琢磨:近景、远景、大特写、长曝光、高速快门……瞬间捕捉,定格永久。在寻美路上,找寻到了学生更美好的自己。

2.基地研学——混龄教育

为真正实现“行走中的课堂,打开围墙的学校”,巴川量子中学利用集团办学优势,秋期开学后,对七年级的学生,在校内及铜梁区青少年实践活动基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基地研学。设置了学科课程、德行课程、基地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很好地开展了小学、初中的衔接教育。

课程目标:(1)着眼全人发展:落实学科课程,夯实基础学力;开发实践课程,激励实践创新;关注德行修养,引导立己达人;(2)重视品牌特色:将“学科课程、实践课程、德行课程”整合贯通,形成课程资源包,以成巴川“行走中的课堂——基地生活月”课程品牌;(3)形成教育合力:努力创建“学校、基地、家庭、社会”等不同层面的共识与合力,成就全人发展与巴川品牌。

课程价值导向:(1)以“国家课程”为依托,突出重难点,转变教学方式,长短课结合,夯实基础学力;(2)以“基地设施”“城市文化”为依托,整合基地与巴川的教师力量,凸显课程价值,突出年段特点,重视实践创新;(3)以“德育课程”为依托,通过主题活动与全程融入,修养良好德行,引导立己达人。

(二)开启国内研学旅行课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自2006年以来,巴川中学坚持让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每年都利用课余时间,整合校内外资源,与北京世纪明德深度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研学旅行活动,研学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至今,我校参与研学旅行活动达22300余人次。这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国家倡导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的。

在研学活动中,我们让孩子们充分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科技前沿体验,名校游学励志,饱览都市山川。以达到“活动育人”的目标。有读书作为底子的旅行,地理山川、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名人典故有所知晓,那么,平凡之处都能看见美丽,平淡之中都能品出美味,平常之间也能读出精彩;反之,如果没有文化底蕴的旅行,你眼中的山水就只是静穆的土石、死气沉沉的河流;你眼中的建筑就只是堆砌的砖瓦,没有了故事和历史,让我们行走在路上。

(三)国际视野拓展课程

在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合作日趋紧密的今天,国家的发展尤其需要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巴川中学学生来自全国除澳门以外的33个省市,我们有义务为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走出国门,放眼世界。

我们所开设的国际视野拓展课程主要有:“浸泡式”美国文化深度体验课程,魅力欧洲游学课程,新加坡STEM双语研学课程,韩流文化交流课程,东渡扶桑——日本深度体验课程等等。在活动中,孩子们居住美国家庭,零距离感受传说中的纽约,参访美国将军的摇篮西点军校;走进费城、圣地亚哥、洛杉矾等世界著名城市,感受异国风情;参访常青藤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体验英伦的教学方式,学习英文课程,畅游德雷顿主题公园,体验万圣节大型活动。

近几年来,我校国际部、国际精英班的很多学生,都通过研学活动了解了这些国家的地理、经济与人文,相继考入这些国家的世界名校学习。

最后,用土耳其诗人塔朗吉的诗句来结束我的分享:

“美丽的火车,

孤独的火车?  

凄苦是你汽笛的声音,  

令人记起了许多事情。  

为什么我不该挥舞手巾呢?  

乘客多少都跟我有亲。  

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  

桥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让我们的研学活动,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另外一个课堂,一个满载收获的课堂,一个值得铭记与珍藏的课堂!

参考文献:

刘贵陶.黔江生态农业研学实践与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1):65-67.

5e05703e8401e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