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幼辅导员教师适宜性 培训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一村一幼辅导员教师适宜性 培训策略研究

周昌钰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雷波县幼儿园 616550

摘要:一村一幼辅导员教师欠缺对学前教育正确的认识,没有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安排,没有适合幼儿学习发展的班级文化环境……老师们急需得到更专业、更系统的指导和培训。怎样让农村孩子能从能入园到入好园的转变,首先就需要对幼教点的教师入手,提升辅导员教师专业素养。需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齐进的办法,从多方位多角度对一村一幼教师进行针对性的适宜性培训方案。

关键词:一村一幼辅导员教师;适宜性培训;专业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革新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可见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已被摆在突出位置。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困难重重。2015年四川省教育厅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实施“一村一幼”计划,从源头上打破贫困“积累循环效应”,让贫困、边远地区孩子享有同一起跑线,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到2017年我县一村一幼辅导员教师共874人,其中初中毕业327人,高中阶段毕业333人(高中68人,中专260人,中师5人),专科199人,本科15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辅导员队伍不稳定,素质参差不齐。二是一村一幼辅导员教师缺乏培训及继续教育的机会,幼教观念得不到更新。三是幼教点管理不规范,有“小学化”倾向。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就必需先提高一村一幼辅导员教师的整体素质。从一村一幼辅导员教师的现状及需求入手,系统分析农村幼教特点及一村一幼辅导员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找出并建立有效的培训模式,让农村幼教工作者懂得“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我县启动的“一村一幼”实施计划中,我园负责承担了一村一幼辅导员教师的岗前培训任务。在培训中我们发现这种培训模式单一,不能很好的为辅导员教师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于是,我们对14处幼教点进行了调研。通过走访发现:这几个幼教点辅导员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只占总人数的5%,欠缺对学前教育正确的认识,没有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安排,没有适合幼儿学习发展的班级文化环境……老师们急需得到更专业、更系统的指导和培训。怎样让孩子从入园到入好园,首先就需要对幼教点的教师入手,提升辅导员教师专业素养。需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齐进的办法,从多方位多角度对一村一幼教师进行针对性的适宜性培训方案。

一、问卷式

问卷式培训模式是将多种培训内容以问卷的方式呈现,辅导员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如结合其水平、能力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早操编排”、“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教学活动设计”、“环境创设”、“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开展行为习惯教育”等。辅导员教师在问卷中自主选择,以满足个体学习的需求,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方法,提高了辅导员教师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节省辅导员教师的时间,学习效果显著,适应不同区域一村一幼幼教点辅导员的学习需要。

二、互动式

互动式培训模式让辅导员教师在互动体验中学习,互动式是将培训的内容设计成可供教师现场实践的活动,通过我园教师带领辅导员教师操作、体验学习,获取相应的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如通过我园教师到一村一幼幼教点与辅导员教师一起进行“三月家乡美”主题墙饰创设的互动式培训,教师们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设计主题的脉络及表现方式,并进行展示与交流。通过亲自体验,使辅导员教师理解了主题墙饰创设的价值与方法等。互动式培训以互动交流学习的方式,帮助辅导员教师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真正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三、观摩式

观摩式是组织辅导员教师带着问题观摩我园教师教育实践活动,然后相互交流。如围绕“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游戏活动”的问题,观摩区域游戏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与幼儿活动的状态等。通过观摩与研讨,明确可利用资源的教育价值,为辅导员教师广泛地挖掘与利用本土教育资源带来启示。采用观摩与专题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辅导员教师获得比较直接、深刻的认识,为转化为教育实践提供帮助。

四、换岗式

换岗式培训是教师间最朴素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成为促进双方的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有效途径。换岗式培训以我园教师与一村一幼幼教点教师进行交叉换岗,到换岗对象班级进行上课的方式进行。这种上课模式对双方教师而言,可以改变她们凡事按部就班习惯性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对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或对教室内的问题失去敏感度,形成视而不见的情形。能有效促进双方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

五、考核式

考核式培训模式是为增强辅导员教师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培训方式。为使辅导员教师掌握幼教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结合教师实际,将教师必读的书目与专业技能学习的内容合理安排,由我园拟定出每次学习的范围,以教师自学为主、辅导为辅,通过一村一幼幼教点管理学校以考核的方式,检验学习效果。培训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能引导教师有目的的学习,逐步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

总之,一村一幼辅导员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必须结合其实际需求,在理论与实践中为其搭建桥梁。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适宜性培训,调动辅导员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其教育行为的改善,在引领教师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琴等.论教师专业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

[2] 韩波,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有效策略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5):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