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郑毅

云南省兰坪县河西乡卫生院 云南 兰坪 671403

摘要:目的:观察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集合2012.5-2019.4时段于本院就诊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6例,所有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治疗期间密切监控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变化,若见有手术指征及时转入手术治疗,对比非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腹腔压力、腹痛情况,记录呕吐次数。结果:3例患者治疗无效(6.52%),43例治疗有效(93.48%),治疗无效者转入手术治疗后肠粘连得以分离,梗阻解除,均顺利出院,病死率为0.00%,治疗后患者腹痛评分、腹内压显著降低,呕吐次数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给予非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解除患者腹痛、呕吐、腹压升高症状,不过实际应用需随时做好手术准备,及时给予部分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手术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关键词: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腹痛;呕吐

肠梗阻其主要指肠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肠道排出,梗阻原因较多,肠道粘连、肠道肿瘤等均可导致肠根阻发生,临床以粘连性肠梗阻较为常见[1]。肠粘连多发于小肠,发生原因较多,先天发育异常、胎粪性腹膜炎等先天因素,损伤、出血、腹内异物等获得性因素均可致使此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发生后患者以呕吐、腹痛等为主要症状,未及时获治易进一步诱发肠坏死、休克等危重并发症,危害性较大[2]。临床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手术治疗方案应用较少,其主要原因在于手术本身具有创伤性,且术后存在二次粘连风险,因而临床推荐先予以非手术治疗后,若治疗无效再予以考虑非手术治疗。本院于2012.5-2019.4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落实非手术治疗方案,取得理想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收集我院2012.5-2019.4期间共计接纳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6例,有腹部手术史患者45例,无腹部手术史1例,男26,女20,年龄上、下限为48岁、72岁,平均61.53±4.33岁。

纳入标准:(1)多项检查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2)自愿加入;(3)病情尚可控制,未见肠坏死、绞窄性肠梗阻;(4)无血性腹水。

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引发的梗阻;(2)合并严重腹腔感染;(3)一般资料不齐。

1.2 方法

患者入院均禁食、禁水,给予水电解质平衡纠正,全身性抗感染治疗以控制感染,采用经鼻常梗阻导管给予胃肠减压,患者取平卧位,自鼻腔将鼻肠梗阻导管置入胃内,向导管前水囊内注入蒸馏水,液量20ml左右,于X线透视机监视下置入导丝,穿过幽门、十二指肠至其梗阻近端的肠段,后续再沿导丝将导管深度置入至患者梗阻肠段附近,完成导管固定并给予负压吸引,以减轻胃肠压力,控制腹内压。

1.3 观察指标

1.3.1 借助VAS视觉模拟法对完成患者治疗前后腹痛情况进行评估,测定治疗前后腹内压,记录两组治疗前1d及治疗后1d呕吐次数。

1.3.2 观察临床疗效,非手术治疗有效标准:治疗后腹痛、呕吐症状减轻或解除,腹内压明显下降,电解质指标趋于正常。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VAS评分、腹内压、呕吐次数对比

此次研究中46例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腹内压明显下降,呕吐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对比见表1。

1 治疗前后VAS评分、腹内压、呕吐次数对比(x±s

组别

例数

VAS(分)

腹内压(kPa)

呕吐次数(次/d)

治疗前

46

4.59±1.26

1.85±0.21

6.49±1.03

治疗后

46

1.06±0.23

0.63±0.09

1.87±0.15

t

-

18.692

36.216

30.104

P

-

0.001

0.001

0.001

2.2 本次治疗结果

46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43例症状基本解除,治疗有效率93.48%,3例治疗10d后无明显效果,转入手术治疗有效解除肠梗阻,未见二次复发,无患者病死或病情加重,病死率为0.00%,患者住院时间12~18d,平均15.21±2.14d。

3.讨论

临床统计显示,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约有70~80%有腹部手术史,此类有腹部手术史患者中约80~90%的患者为近期手术治疗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3]。正常情况下人体各个参与消化活动的器官将分泌大量参与消化的液体,以胃为例,其分泌液量为8000ml左右,大量液体自行吸收,但发生梗阻后吸收减弱,引起患者大量呕吐及水电解质紊乱。此外肠道梗阻后患者肠内容物无法及时排出,在肠内腐败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胃肠道内压、腹内压升高,引起腹痛,当梗阻长时间未解除,肠内容物持续腐败,肠内细菌增多,毒素及细菌透过腹壁进入腹腔即可引发严重感染。

鉴于本病的危害性及高发性,相关诊治方案一直受临床重视[4]。既往治疗活动中,手术治疗曾有一定推广,但随后研究者发现手术治疗后患者依然可能出现二次肠粘连,诱发梗阻,且手术本身创伤性较高,患者康复周期较长,遂逐渐不推荐在此类患者治疗中率先给予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方案从抗感染、胃肠道减压等环节着手,通过减少患者肠内容量,改善肠腔压力及水肿等达到治疗目的[5]。抗感染治疗主要为预防长时间梗阻所致细菌增多、异位所致腹腔感染及败血症的发生,水电解质纠正则在于补充患者体液,改善其营养状况。胃肠道减压作为重要一环,主要目的在于解除患者肠道压力,防止压力持续上升造成多种并发症[6.7]。本次所用经鼻肠梗阻导管在临床应用中已取得一定成效,与常规鼻胃管比较,其长度更长,可将导管直接置入至患者梗阻肠段近端给予负压吸引,最大程度上引出患者肠内容物及气体,减轻胃肠道压力。本次观察中46例患者总体取得满意治疗效果,仅有3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治疗后患者平均疼痛评分(VAS),腹痛次数,腹内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

综上所述,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给予非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不过非手术治疗为一系列综合治疗,临床落实过程中每一环节均对治疗效果有影响,且并非所有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均可痊愈,实际应用中应预先做好手术治疗准备,在发现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患者已有血性腹水等手术指征时给予手术治疗,以防病情骤然恶化。

参考文献

[1]郑鑫宾.经鼻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在粘连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02):92-93.

[2]王新伟,吕柯.奥曲肽在腹部手术后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8,15(10):49-51.

[3]严红军,毛天敏,何锦来.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35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24(05):40-41.

[4]巢浩强,石红建,史卫海.肠梗阻导管内排列术联合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例[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8,4(04):255-256.

[5]张帅,徐靖,石磊,赵永捷,江涛.腹腔镜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8,24(01):54-57.

[6]徐晓晨,王振冉.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方式的选择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5):35-36.

[7]沈彪.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应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0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