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在慢性伤口患者出院后护理中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延续护理在慢性伤口患者出院后护理中的效果

田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200032

【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在慢性伤口患者出院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以本院为单位,在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选取慢性伤口患者5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出院后仍开展传统护理,观察组25例出院后则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用美国压疮专家组(NPUAP)所制定的压疮愈合评价量表对两组愈合情况进行评定,另比较两组伤口面积缩小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PUSH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偏低(P<0.05),而伤口面积缩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慢性伤口患者,通过开展延续护理干预,能加速伤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伤口;延续护理;出院

慢性伤口主要有五种常见类型,分别为糖尿病性溃疡、创伤性溃疡、动脉性溃疡、压力性溃疡及静脉性溃疡,此外,还包含肿瘤、麻风及结缔组织疾病等所造成的创面。当前,对慢性伤口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用药史、手术史及家族史等[1]。由于治疗慢性伤口有着比较长的周期,因此,许多患者待伤口好转后,便随即出院,由其家属继续给予护理照顾,但在这部分人群中,大多护理经验缺乏,因而容易对疾病康复造成延误,进而导致伤口的持续恶化,最终需重返医院治疗;这样除了会使患者痛苦增加外,还会增加经济负担。所以,需采取切实措施,重视慢性伤口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干预工作。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此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分析其效果,现对此作一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共计50例,纳入标准:(1)治疗时间均已1个月以上,但伤口还没有愈合,或者是没有愈合迹象;(2)都为慢性开放性全层伤口。排除标准:伤口周围已存在坏死组织,已有焦痂;(2)有恶性肿瘤伤口或大血管暴露伤口。将所选取患者依据当前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中,男性15例,女10例,最小年龄45岁,最大65岁,平均(53.4±2.9)岁;观察组25例中,男性14例,女11例,最小年龄45岁,最大64岁,平均(53.2±2.7)岁。两组上述数据经全面、深入比对,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出院后仍开展传统护理,如在患者将要出院时,护士做好健康宣教、出院指导工作,将护理伤口所需用品给予家属,并将家庭护理的正确方法教于家属,定期电话随访。观察组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干预:(1)组建延续护理小组,组员有专科护士、责任护士、护士长等,评估患者伤口,依据伤口的具体性质,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护理计划表,且向各患者发放;在患者住院期间,将相关护理操作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指导,比如换药频率、清创方法、评估全身或局部伤口方法、敷料选择方法及正确叩背、翻身方法等;医护人员可将整个换药过程演示给家属,随后让其亲自进行操作,护士目视并给予纠正与指导。(2)将正确测量伤口面积、长度的方法以及怎样拍摄伤口、上传照片的方法教于家属,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共建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如微信、QQ群等,方便患者出院后交流,并且还便于咨询、家属上传照片等,而对于护士,则方便其及时了解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并据此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3)制定人性化的随访方案,定期进行家访,依据考察情况对护理方案进行修改。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用美国压疮专家组(NPUAP)于1998年所制定的压疮愈合评价量表[2],对其压疮愈合情况进行评分,主要依据伤口处组织类型、渗液情况及破溃面积等来评定,分值与伤口愈合情况呈负相关。伤口面积缩小率,即治疗前后伤口面积差/治疗前伤口面积×100%。

1.4统计学处理

SPSS20.0处理各项数据,用t对文中计量资料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干预前,两组伤口面积缩小率、PUSH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PUSH评分较干预前,都有显著下降(P<0.05),而伤口面积缩小率都有显著增加(P<0.05),但观察组更为突出(P<0.05),见表1。

表1 2组伤口面积缩小率、PUSH评分对比(5e0578df0c1e1_html_7f1d2082e0b53114.gif ±s)

组别

伤口面积缩小率(%)

PUSH评分(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7.69±6.37

78.44±20.67

9.06±2.91

4.16±2.54

对照组

47.51±6.33

61.46±18.95

9.42±3.05

5.81±3.07

t

0.35

3.59

0.29

3.08

P值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慢性伤口实际就是难以通过正常修复过程来达到或满足解剖学及功能上的完整形态的一类伤口,简言之,即由于多因素所造成的创面在经一段时间治疗后(>1个月),仍无法愈合的患者,此类伤口便是本文所研究的慢性伤口[3]。当前,已知晓许多因素可形成慢性伤口,比如全身性疾病、静脉功能不全、周围血管性疾病及感染等,而对伤口愈合造成影响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不仅有全身性因素,而且还有局部性因素。当发生慢性伤口时,其除了会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而且还会对其工作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做好此方面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与必要[4]。延续护理作为一种以患者出院后为护理方向的新型护理模式,其面向社会大众,除了能满足患者多元需求外,还能节约人、物力资源,并且通过各项护理措施稳定有序开展,还能提高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质量,因而有着比较高的现实指导价值。本文用此护理模式实施干预,最终结果得知,观察组干预后PUSH评分明显偏低,而伤口面积缩小率显著偏高。由此提示,将延续护理应用于慢性伤口患者出院后,能加速其伤口愈合速度,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参考文献:

[1]朱燕妮, 钟赛琼, 董兰菊. 医联体模式在慢性伤口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 2017, 25(24):52-54.

[2]杨陈, 张学兵, 敖伟.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童慢性伤口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 33(8):594-597.

[3]董兰菊, 成守珍, 宋杰丽. 两种不同护理治疗方法在家庭慢性伤口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 中华全科医学, 2018, 11(5):805-806.

[4]何其英, 汤亚箐, 刘晓艳. 改良负压治疗技术及微信随访在居家慢性伤口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18, 5(1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