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外输泵耗电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30
/ 2

降低外输泵耗电量

付荣娟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某站集输系统改造后,外输泵耗电量不断增加,年耗电量由最初不到40万千瓦时,增加至90多万千瓦时,严重超过管理要求的控制指标。2013年开始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至2019年底,年节电50万千瓦时以上。

关键词:外输泵 耗电量 措施

某联合站2007年开始,外输泵耗电量逐年上升,由2007年的日耗电1000千瓦时,升至2012年的日耗电2600千瓦时,年外输泵耗电量90多万千瓦时,大修机泵3台次,平均月小修1.7台次,外输泵效率低于30%。

一、现场原因分析

某联合站于1997年12月投产,外输泵日外输纯油1200吨,日耗电量为1000千瓦时,外输泵单耗(输送1吨液体的用电量)0.8 kW·h/t左右。2007年12月进行改造,外输泵输送含水油,日外输液量1100吨。改造后随着含水率不断上升,输液量的不断上升,外输泵耗电量逐年直线上升;外输泵单耗上升幅度很大, 2007年底外输泵单耗 0.9kW·h/t ,2008年外输泵单耗上升到1.28 kW·h/t,2012年初外输泵单耗达到了2.2kW·h/t,超过管理指标2.2倍,年耗电量90多万千瓦时。

1.外输泵运行参数与离心泵参数不匹配

这个站2007年运行模式由联合站改中转站,当时由于外输液量变化不大,外输泵未进行更换,仍然是两台DYK45-50×12离心泵和一台DYK25-50×12离心泵组成的外输泵机组。将原来的脱水泵进口连接到外输泵进口,原来的污水泵停运,将污水管线改为外输含水油管线,即外输泵出口管线。

改为输含水油后,随着采油液含水不断上升,外输液量不断增加,由原来的每小时外输液量50 m3增加到60-70m3,随着注水量的增加,采出液还在持续上升,外输泵单泵排量不匹配。

由于外输输送距离减少近2/3,输送压力变成1.5-1.7MPa,即生产所需扬程200米,而外输泵实际扬程600米,外输泵扬程不匹配。

由于来液量不平稳,频繁进行外输泵切换和非正常运行,本已经运行15年的外输泵频繁出现故障,造成泵机组维修周期缩短,维修费用增加。

2.外输泵吸入阻力增加

由于当初改造时,以是“低投入,少改动”方式进行的,外输泵进口直接与原脱水泵进口相连,改造后,利用原有含水油计量流程管线,外输进口管线长度增加30米。不但长度增加,外输泵进口有一段管线由公称直径由DN100变成DN80,出现了俗称的“卡脖儿”现象。外输泵进口还增加了一套自动计量含水油装置,包括FGH-G传感器(DN80)、PROMASS质量流量计(DN80)、三个DN80阀门,以及长约15米的DN80管线,导致吸入口能量损失较大,引起泵吸液不足,吸入阻力明显增加,耗电量上升。

3.泵机组控制不合理

由于外输泵进口是原脱水泵进口,直接与三相分离器出口相连,中间没有缓冲、储液装置,当井组来液量少时,三相分离器出口阀开度较小,流入外输泵进口的液体减少,外输泵出现供液不足,甚至出现泵异常响声大、振动大、泵压下降的类似间歇抽空状态。

由于外输泵进口经常出现供液不足现象,同时加上运行控制参数与外输泵运行参数不匹配的原因,需要岗位员工经常进行生产参数调整控制,员工劳动强度增加。

输液量增加,一台泵输送能力不足,启另一台泵进行配合,引起耗电量增加,单耗上升。部分员工看到液位开始上升,立即启辅助泵进行外输,不能保证外输泵机组在高效区工作,液位下降后,不能及时停运辅助泵、调整泵机组参数等,甚至经常出现半抽空运行状态和超负荷运行状态交替进行,外输泵磨损较大,机泵维修量和耗电量同时增加。

4.下游管线压力增加

外输管线出口在离站5公里处,与另一中转站管线碰头,两站共用长度约3.7公里、φ159管线,输液量2900-3200 m3/d,超过管线经济输送范围,当两站共同大排量外输时,引起外输泵耗电量增加。

二、现场采取措施

外输运行参数与离心泵参数不匹配、外输泵吸入阻力增加、泵机组控制不合理是造成外输泵耗电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参数不匹配和吸入阻力增加,需要进行设备或流程改造。在进行设备和流程改造之前,唯一可以进行的降低耗电量的措施是合理控制机泵参数。

1.机泵参数合理控制

首先外输泵参数控制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供液量不平稳,造成员工频繁进行外输泵切换和参数调整。供液不平稳原因是三相分离器油出口阀门开度变化造成的,因此调整三相分离器参数,保证供液平稳是第一步,将原来的通过油水界面控制油、水出口阀开度的运行方式,调整为油出口全开,通过液位高度控制水出口阀门开度的运行方式,保证外输泵进口供液平稳,不出现半抽空现象。

然后制定合理控制参数明细表,保证外输泵的工作点接近额定参数,在高效区工作。尽量使用变频器控制外输泵,当三相分离器液位低时,降低外输泵频率,但高于30Hz;输液量较大时,增加外输泵频率,但不超过45Hz;当超过45Hz时及时改用工频,工频仍不能满足需要时,进行存液,当三相分离液位达高点时,集中启辅助泵的运行方式,液位降到低点时,及时停运辅助泵。做到勤调整,合理控制,定时监控机泵单耗,确保外输泵耗电量最低。

2.更换节能式离心泵

针对外输泵运行参数与离心泵参数不匹配的原因制定了减级、换泵、增加污水进口等几种方案。在2013年底 将一台DYK45-50×12外输泵更换为节能式离心泵,型号为YUJ 80-60×6,更换后,外输泵耗电量呈断崖式下降,由日耗电2600千瓦时,直接降到日耗电量900千瓦时,2014年外输泵年节电60万千瓦时。

3.外输泵进、出口改造

2017年底外输泵耗电又开始上升趋势,主要原因随着外输液量的不断增加,外输泵进口质量流量计的流量限制,无法及时有效输送大量液体,外输泵进口“卡脖儿”现象严重,吸入阻力增加越来越明显。针对这种情况,2018年进行外输泵进出口进行改动,将外输泵进口质量流量计取消,液体从三相分离出口出来,直接通过脱水泵进出口连通(DN150),进入外输泵进口(DN100),全程管径不小于DN 100,吸入阻力明显降低;同时将外输泵出口管线腰轮流量计更换为质量流量计,改造后外输泵日耗电量降低400千瓦时。2019年9月DN85的质量流量计更换为DN 100的质量流量计,日耗电量再次降低100千瓦时,外输泵单耗始终保持在0.7 kW·h/t,日耗电量在1000千瓦时以内。

三、结论

在五年的时间里,通过查找外输泵耗电量增加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通过调整三相分离器运行方式,控制外输泵在低耗电状态下工作,更换外输泵,直至最后进行外输泵进出口改造,外输泵耗电量控制在管理要求的指标范围内,年节电50万千瓦时。

作者简介:付荣娟,中石油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擅长离心泵故障处理、岗位风险辨识与削减、员工培训等。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