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心房颤动患者抗凝药物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2-15
/ 2

基层医院心房颤动患者抗凝药物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

孟庆燕

临朐县蒋裕中心医院 山东 潍坊 262613

摘 要:目的 通过对150例心房颤动(房颤,AF)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价房颤患者接受指南推荐的抗凝剂应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出院诊断为持续性房颤的150例病人进行详细记录及回顾性总结分析,研究房颤病人的临床特点,统计临床抗凝剂应用情况及其特征。结果 150例AF患者中,有74.7%未进行抗凝治疗,而仅有25.3%进行抗凝治疗。所有入选病人有16例发生脑卒中,其中未抗凝组中的脑卒中发生率为68.8%;抗凝治疗组为31.2%,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目前我国基层医院住院的房颤病人抗凝现状仍不乐观,多数未接受指南推荐的抗凝剂,尤其是房颤脑卒中高危。

关键词:心房颤动;住院;抗凝治疗

心房颤动(房颤,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约占总人群的1%,且是发生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临床指南建议为有效降低脑中风事件发生,应长期口服华法林。虽然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明显降低房颤患者的动脉栓塞的发生率,但目前对有高危因素的房颤患者进行规范性抗凝治疗的并不多。本研究通过对150例房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旨在评价目前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分析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病例资料

病例入选: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住院诊断为持续性房颤的患者150例,其中男86例,女64例,年龄35~90岁,平均年龄(57.9±16.3)岁;瓣膜性房颤43例,非瓣膜性房颤107例。其中按照临床指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为抗凝组,未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为未抗凝组。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疾病的诊断、华法林的用药史、既往有无动脉栓塞史、血压波动、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出院用药情况、未用抗凝药原因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及回顾性总结分析。所有患者房颤心电图诊断明确,但排除人工心脏瓣膜术后患者。持续性房颤:房颤不能自动转复,持续时间大于7d。

1.2 抗凝治疗方法 根据《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中有关标准:中危险组与高危险组患者选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治疗。本院给予高危组患者采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的抗凝标准,在患者出院前检查INR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5e47905d3fbfa_html_2ebd8f8f3bcb9d61.gif )来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凝情况

150例AF患者中,有112例(占74. 7%)未进行抗凝治疗,而仅有38例(占25.3%)进行抗凝治疗。具体情况见表1。

表 1  房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凝情况

分组因素

抗凝治疗

未抗凝治疗

人数

%

人数

%

n

38

25.3

112

74.7

冠心病

17

11.3

133

88.7

糖尿病

31

20.7

119

79.3

高血压

27

18.0

123

0.82

心功能不全

29

19.3

121

80.7

年龄≤75

30

20.0

120

80.0

年龄>75

33

22.0

117

78.0

2.2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比较

所有入选的房颤患者,有16例发生脑卒中,脑卒中发生率为10.7%。其中未进行抗凝治疗的112例患者,有11例发生脑卒中,发生率为68.8%,而抗凝治疗的38例患者,有5例发生脑卒中,发生率为31.2%,两组的脑卒中发生率比较(P<0.05)。

3、讨论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患病率的增加,房颤患者人数还会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我们有将近1000万人患病。而动脉血栓栓塞是房颤的最常见并发症,其中以脑栓塞较多见,是目前临床上房颤致死致残的最主要原因。近年随着风湿病的发病率的逐年下降,在我国非瓣膜性房颤已经成为脑卒中的主要病因。因此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已经成为房颤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

AF患者的发病与原有基础疾病,特别是合并有风心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衰、糖尿病、既往梗死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病,因此临床治疗工作中,应提高对合并上述疾病的AF患者的抗凝风险评估。

近年来多项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华法林抗凝治疗使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因而建议有脑卒中高危因素(包括年龄>75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既往栓塞病史、心功能不全等)的患者应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本研究发现华法林抗凝的治疗率较低,分析其原因首先是华法林药物本身存在的很多缺点,如治疗剂量范围偏小,剂量反应关系很难预测等。其次,临床医师的抗凝意识不强也是造成华法林使用率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权衡临床治疗获益与风险比上,过度重视出血风险发生,造成当前医疗环境下医生为规避医疗风险,从而不建议患者使用抗凝药物,对此我们应加强学习临床治疗指南,客观准确评估患者动脉栓塞和出血风险的高危因素,制定安全合理有效的抗凝治疗方案。另外高龄也不是服用华法林的禁忌症,但由于年龄大于75岁的老年人出血的危险性增加,华法林的剂量应降低,可使INR控制在1.5~2.5[5]。另外,患者及家属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缺乏对房颤疾病转归的认识,对华法林出血风险发生的掌握,且很难定期进行INR的化验检测,也较大程度上影响房颤患者华法林的应用。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房颤抗凝治疗重要性的认识,让患者积极参与到治疗与随访中,从而提高房颤并发症的治疗质量。

本研究结果提示,目前基层医院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显著不足,而未使用华法林抗凝的主要原因是医生过分担心出血并发症发生、患者依从性差,对此加强医生有关房颤患者正确使用华法林抗凝知识的继续教育、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及开发应用更方便、更安全的新抗凝药是提高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刘隆庆. 华法林在基层医院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现状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7):100-101.

[2]王晨希,孙卫红,陈宗建,王佳丽,叶剑峰,万桂兵. 基层医院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调查[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8(04):521-524.

[3]肖光明,祝武辉,阳唤军. 基层医院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现状及对策[J]. 实用医技杂志,2007(33):4641-4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