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结合中药对面瘫的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11
/ 2

中医针灸结合中药对面瘫的治疗体会

宋晔

安徽省利辛县中医院 2367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结合中药对面瘫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面瘫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关照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中药治疗,观察组接受针灸结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面瘫残疾指数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DI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和IgA、IgG、IgM水平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DI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社会功能评分和IgA、IgG、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中药在对面瘫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生活影响,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关键词】针灸;中药;面瘫;FDI;免疫球蛋白

面瘫患者由于面部神经功能障碍导致面部功能异常,针灸能够通过对穴位和经络的刺激性作用,起到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的作用。中药能够通过药性作用,调节患者的机体运行,进而对面部神经功能进行改善[1-2]。因此,本研究以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针灸结合中药对面瘫的治疗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面瘫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关照组各38例。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3.50±2.37岁,病程天1周-5个月,平均病程2.26±0.87个月。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2.19±2.35岁,病程1周-6个月,平均病程2.57±0.74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资料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中药加味牵正散治疗。组方为白附子和僵蚕各10g,全蝎5g,板蓝根30g,蜈蚣2条。根据患者的辩证情况,风热证加葛根30g,桑叶10g;风寒证加桂枝10g,细辛5g;风湿证加羌活和防风各10g。每日一剂,早晚两次煎服,持续治疗4周。

观察组:接受针灸联合中药治疗。接受针灸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取患侧颊车、翳风、地仓、风池、太冲、合谷、牵正、承浆和攒竹穴,前3天采用轻刺法,第1周采用泻法,第2、3周中采用补平泻法,第4周采用透针法,共治疗4周。联合中药治疗,中药组方为白附子和僵蚕各10g,全蝎5g,板蓝根30g,蜈蚣2条。根据患者的辩证情况,风热证加葛根30g,桑叶10g;风寒证加桂枝10g,细辛5g;风湿证加羌活和防风各10g。每日一剂,早晚两次煎服,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面瘫残疾指数比较。采用FDI(面瘫残疾指数)评分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面瘫残疾指数情况进行检测与比较。量表中具有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部分,分别从患者的自身共脑情况和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两个方面来评价患者的面瘫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躯体功能情况越正常,社会功能评分越低表明面瘫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越小。

(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免疫球的蛋白水平。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个时期的空腹静脉血5ml,进行g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G)和IgM(免疫球蛋白M)水平的检测与比较观察。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5e687c48d5f82_html_4222c0941841676d.gif )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面瘫残疾指数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DI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DI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社会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面瘫残疾指数比较(分,5e687c48d5f82_html_4222c0941841676d.gif

组别

例数

FDI躯体评分

FDI社会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8

16.95±1.79

25.21±1.13

10.88±3.46

5.10±0.62

对照组

38

16.73±1.97

21.34±1.60

10.95±3.18

7.82±1.49

t

/

0.142

4.897

0.145

4.267

P

/

>0.05

<0.05

>0.05

<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免疫球的蛋白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的IgA、IgG、IgM水平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gA、IgG、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免疫球的蛋白水平(g/L,5e687c48d5f82_html_4222c0941841676d.gif

组别

例数

IgA

IgG

IgM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38

4.37±0.87

2.21±0.56

17.03±2.14

10.68±1.54

4.28±1.09

1.64±0.63

对照组

38

4.19±0.92

3.87±0.85

17.21±2.0.

13.25±1.89

4.19±1.12

3.26±0.75

t

/

0.243

4.742

1.122

5.864

0.681

5.743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中医在对面瘫患者的治疗中,以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为原则,在本研究中,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DI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DI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社会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针灸结合中药能够有效改善面瘫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和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针灸能够对患者的穴位和经络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能够较为直接的产生治疗效果[3]。加味牵正散能够在牵正散祛除外感风邪、解表散寒、养血补气的基础之上,根据患者的实际病证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药剂煎服后通过机体促织对药性的充分吸收,在体内发挥持续性的药效作用。中医针灸结合中药能够结合,针灸对穴位、经络的直接刺激和中药对气血运行的持续调节作用,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病症情况,减少由于疾病所造成的日常生活影响。在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的IgA、IgG、IgM水平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gA、IgG、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针灸结合中药能够起到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针灸结合中药在面瘫患者的治疗中,不仅是针对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进行治疗,同样也针对患者整个机体运行的状况,包括阴阳、气血的平衡等进行调节。通过针灸与中药的调节,不仅能够有效改善面瘫症状,还能够加强患者自身的机体免疫功能,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4]

综上所述,中医针灸结合中药在对面瘫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生活影响,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参考文献】

吴锦镇, 肖开婷, 吴家民, 等. 针药结合治疗面瘫思路探讨及验案举隅[J]. 环球中医药, 2019,12(5):775-777.

周舒心, 叶强. 针灸对中风面瘫面神经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36(8):1972-1974.

崔梦媛, 皮敏, 李海馨, 等. 透刺法为主针刺治疗对顽固性面瘫血流灌注影响的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6(9):1352-1357.

陈念辉, 秦燕. 人工麝香穴位贴敷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 人民军医, 2017,60(12):1197-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