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改革路上 --如何学会观察幼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18
/ 2

幼儿园课程改革路上 --如何学会观察幼儿

赵立霞

江苏省高邮市城南经济新区幼儿园 江苏高邮 225600

摘要:长期以来,受苏联教育理论影响,幼儿园课程政策都处于“小学化”,虽然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但根深蒂固的旧思想还是在影响着当今的学前教育:教育内容“小学化”、学习方式“小学化”等等,这就导致了有的老师虽然能得心应手地对待集体教学,却对观察儿童感到束手无策。《纲要》和《指南》是带来了新的理念,但是该如何去践行,是每位幼教工作者的困惑,也是最迫切的需要。

关键词:课程改革 儿童观 观察

在一次进行教师案头资料的检查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的教师都能很好地对集体教学活动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较深刻的教学反思,但对“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的撰写却是一头雾水,记录得笼统、草率,有敷衍了事之嫌,尤其是在行为的分析评价和支持策略方面,更是无从下笔。这种现象不容小觑,为什么老师能得心应手地对待集体教学,但却对怎样观察儿童束手无策呢?这让我陷入了深思、反思和研究之中。

根深蒂固的旧思想还是在影响着当今的学前教育:教育内容“小学化”、学习方式“小学化”、教研活动“小学化”、日常管理“小学化”。《纲要》和《指南》是带来了新的理念,但是该如何去践行,是每位幼教工作者的困惑,也是最迫切的需要。怎样才能让老师们转变保守、陈旧的教育观、儿童观呢?怎样撰写观察记录呢?我认为有以下“三步骤”。

一、转变观念,坚持真实观察

目前,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建设,其目的就是为贯彻落实两个政策文本,以此推动幼儿园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为了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效性,作为方向性的引领,在项目的启动阶段,幼教专家提出了“六个支架”,以此作为抓手,帮助幼儿园通过行为的改变体会正确的理念,形成正确的理念引发幼儿园课程实质的改变。通过深入学习“六个支架”,我深刻体会到观察幼儿是认识幼儿、改变儿童观、游戏观的唯一一条最有实效的捷径。

观察是教师用以搜集儿童资料、分析教育方法,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儿童心灵之门的钥匙,是了解孩子性格特点和内心需求的重要手段。观察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专业化素质之一,也是区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教师必须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掌握有效的观察方式,才能成功地担负起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重任。我让每位老师每天用手机拍摄班级幼儿活动时的图片并发到我的qq里,以此来督促教师去真实地观察幼儿,养成收集素材的习惯。一开始,我从照片中发现有的老师把幼儿园当成了旅游景点,引导一群幼儿在班级、区域、操场等场所摆上造型进行拍摄,有的照片中是只有一两个幼儿,但他们都是停下手中的事定格在镜头前对着我们笑。这是观察吗?于是我提醒她们,要学会抓拍,抓住有价值的,给你带来惊喜的画面,不要为了你的画面感轻易地去干扰幼儿的行为,就像支架1所说的那样,做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积极的赞美者。现在,这项任务还在继续进行中,但我已经欣喜地看到了照片的变化,也能从照片中感受到教师独特的视角和真实地观察。

二、解读《指南》,学会如何观察

有次,我在看完一位老师发给我的照片后,问她:你从中观察到了什么?这位老师一开始还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当时的情景,可当我让她用《指南》来解读画面时,就变得支支吾吾,面红耳赤的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为了有效地利用《指南》来观察、了解幼儿,首先要完整、深入地理解《指南》的结构及其内涵”。我又给老师在上个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改进:将拍摄的照片粘贴到word中,用文字叙述出观察的领域,利用《指南》进行行为解读,并思考如何给予现阶段发展的幼儿以支持。这个任务比上一个要复杂得多,也难的多,但老师们都很努力地在尝试、在改变。我看到有的老师利用不主班的时间在重温《指南》;有的老师将《指南》随身携带,以便随时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就是休息闲聊时,也都在眉飞色舞地交流着观察的乐趣,学习的心得。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理论支撑自己,我们的教育过程就不会那么苍白无力,而是会更加充实、有效。

三、推荐案例,学习撰写记录

学会了观察,就要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书面的记录比大脑的记忆,在客观性和真实性上更有保证,更不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可以进一步加深大脑的记忆,是对现象进行重新整理,在意识中进行澄清和思考的过程。其一,可以增进和加深教师对于幼儿当前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的了解,把握他们的兴趣、交往和人际关系情况、所面临的问题和各种生长中的能力;其二,可以发现课程生成的来源,或者渗透某些教育教学内容;其三,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的记录,本身内含着教师对于其教学行为的反思过程和对于师生互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的理解过程,帮助教师清理有关目的是否明确、手段和目的是否符合、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幼儿的反应是否合乎教育教学的预期、为何幼儿会有这样的反应等等问题。于是我找来多篇优秀的、典型的观察记录推荐给老师,让她们借鉴、学习,老师们发现只要用轶事记录法真实地记录下幼儿的行为实录,再结合《指南》去逐条地对照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或支持的策略,也能写出一篇优秀的观察记录。

省幼教专家张晖老师在《“六个支架”的解读》这篇文章中提出:园长与教研员都要观察幼儿。一个地区的教研员是地区课程改革的引领者,园长是一个幼儿园课程的领导者。如果引领者领导者不会观察幼儿,就无法给予教师支持,有效提高教师观察幼儿的能力。引领者和领导者的观念决定着一个地区或一个幼儿园的教师们教育理念的转变。我作为一名教研主任要谨记专家的话,做好老师们的领头羊,和大家一起前行在课程改革的路上!

参考文献:

[1]李季梅、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虞永平、张辉娟、钱雨.《幼儿园课程评价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12)

[3]崔岚.学前教育新方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思考【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2

[4]宁征.《幼儿园开放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7)

[5] 徐志国、袁小丽.《区域游戏分享交流的典型现象与“智慧”对策》.《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7-8)第9页

[6]虞永平.学前课程的多视角渗透[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