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在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20
/ 2

中医康复护理在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杨启芳,袁静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省自贡市 643000

【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最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实施常规运动康复治疗的参照组,一组为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措施的实验组,每组各31例,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6MWT(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经过2周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6MW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4周以及8周后,实验组患者的6MWT明显优于参照组,且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搓死的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借鉴。

关键词 中医康复护理;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疗效

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是指患者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继而导致静脉系统或者动脉系统发生异常从而形成的一种临床疾病,治愈率低,死亡率较高,病情呈持续发展,是临床上较为危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由于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效果不佳,所以临床上提出需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随着中医技术在临床上的不断推广,本文就以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在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为目的,进行如下的研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一组为参照组,对其实施常规运动康复治疗,一组为实验组,对其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措施,每组各31例。参照组:女性患者15名,男性患者16名,年龄最小50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为(66.42±3.44)岁;实验组:女性患者13名,男性患者18名,年龄最小52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为(64.31±2.33)岁。本次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且均为自愿参与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后得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以有氧运动为主,根据患者病情康复的程度为患者制定运动量,并密切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实验组:早参照组的有氧运动基础上,对该组患者进行辩证施治配合中医康复护理,护理的内容包括:(1)心肺气虚:养心汤合补肺汤加减治疗配合阴陵泉、膻中以及气海穴位埋线治疗(2)气虚血瘀:人参养荣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配合内关穴、血海以及足三里穴位埋线治疗[1](3)气阴亏虚:生脉散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配合三阴交、足三里以及涌泉穴位的埋线治疗(4)阳虚饮停:真武汤加减治疗配合太溪、命门、心腧穴位埋线治疗(5)心肾阳虚: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配合关元、膻中以及命门穴位埋线治疗(6)痰饮阻肺:三子养亲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配合足三里、血海以及丰隆穴位埋线治疗。

所有的步骤均为每周一次,并对选取的穴位进行间隔期每天一次的艾灸3min治疗[2]

1.3判定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6MWT(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以及生活质量评分。

对患者2周4周以及8周的6分钟步行距离进行记录。测试地点选为室内坚硬平直的走廊,将长度定在50m,叮嘱患者按照平时走路的速度进行往返行走即可。记录患者6分钟内行走了多少米。

生活质量采取QOL量表进行判定,内容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精神等四个维度。共计100分满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6MWT比较

经过2周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6MW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4周以及8周后,实验组患者的6MWT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见下表一所示。

表一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6MWT比较 (x±s)

组别

n

2周

4周

8周

实验组

31

375.45±109.85

440.71±98.88

502.21±96.97

参照组

31

374.25±113.81

389.11±80.91

437.33±92.85

T

0.042

2.249

2.691

P

0.966

0.028

0.009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二所示。

表二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x±s)

组别

n

生活质量评分

实验组

31

80.89±6.77

参照组

31

72.11±5.14

T

5.751

P

0.000

3讨论

随着生活方式和老龄化趋势的改变,使得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持续升高,该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使得患者的心脏功能受到严重的损伤,临床上最开始提出运动训练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性,通过运动训练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促进血液的流通,改善肺部情况,提高心功能和运动耐力,但是经不断的研究发现,该种运动训练的方式针对于一些较为年龄的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还是相对有效和安全的,对于更年长一些的患者而言,会增加风险的发生率,所以临床上又开始不断的进行研究,分析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在中医领域上,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就外因来讲,可以指风、寒、湿、热以及疫毒邪气,内舍于心,就内因来讲,可以指饮食不当、情志不佳、脏器异常以及劳逸失度等,所以治疗的根本需要解决患者的“虚”和“瘀”[3],且中医上讲究辨证施治,以讲究活血通络为主,使各个器官有效的连接和传导,使得气血顺利运动,改善脏器的功能,所以在使用中医康复护理中,需要以针对性的汤剂配合针对性的穴位对患者进行病情的改善。

综上所述,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控制病情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值得推广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厚利,杨华,王晓艮,et al.中医康复护理在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v.3(31):38-40+47.

[2]李红艳.中医康复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51-152.

[3]吴欣妍.中医康复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8):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