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 覆 代赭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 36 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03
/ 3

旋 覆 代赭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 36 例疗效观察

龚伟明

浏阳市中医医院,湖南 浏阳 410300

摘要 观察旋覆代赭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72例顽固性呃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各36例。参照组予以山莨菪碱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中医组予以旋覆代赭汤配合山莨菪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伴随症状(紧张、失眠、呼吸道症状)评分。结果 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34/36)较参照组72.22%(26/36)高(P<0.05);治疗后中医组紧张、失眠、呼吸道症状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旋覆代赭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可提高治疗效果,缓解其伴随症状,安全性高。

关键词 旋覆代赭汤;穴位注射;顽固性呃逆

顽固性呃逆是指膈肌、膈神经等受刺激,导致膈肌阵发性痉挛,伴吸气期声门快速关闭,产生短促响亮的声音,呃逆时间超过48 h。临床常用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呃逆,可解除平滑肌痉挛,缓解呃逆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中医学认为,顽固性呃逆病位在膈,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治宜理气和胃、降逆止呃。旋覆代赭汤主要成分为旋覆花、法半夏、代赭石、党参等,可益气和胃、降逆化痰。穴位注射是在传统中医基础上发展而来,内关穴可降逆止呃、宽中利膈。本研究选取我院顽固性呃逆患者,予以旋覆代赭汤配合山莨菪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3月顽固性呃逆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法分组,各36例。中医组男17例,女19例;年龄25~62岁,平均(43.46±7.52)岁;病程3~6 d,平均(4.38±0.51)d。参照组男16例,女20例;年龄26~61岁,平均(43.59±7.38)岁;病程3~7 d,平均(4.66±0.62)d。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中医内科学》中呃逆诊断标准[1];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中枢神经性呃逆;存在山莨菪碱使用禁忌;肝肾功能不全;妊娠、哺乳期妇女。

1.3 方法

1.3.1 参照组 予以山莨菪碱注射液(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3400)肌肉注射治疗,肌肉注射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1次/d。

1.3.2 中医组 予以旋覆代赭汤配合山莨菪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旋覆代赭汤方剂:代赭石(先煎)20 g,旋覆花(包煎)9g,党参15 g,法半夏9 g,生姜10 g,炙甘草6 g,大枣6 g。痰浊内盛明显加大代赭石、半夏剂量,并加用陈皮10g,茯苓30g,苏梗10g,厚朴10g,砂仁(后下)6g,山楂15g;恶心明显加藿香10g,佩兰10g;食欲不振加鸡内金15g,炒麦芽15g;便秘加瓜蒌仁10g,火麻仁15g。中火煎30分钟,取汁200 ml,早晚分服,1剂/天。山莨菪碱注射液穴位注射:可选内关穴、足三里穴、合谷穴,常规消毒,用2 ml注射器垂直刺入穴位,待出现酸胀麻感,且回抽无血后,内关穴或合谷穴分别注入山莨菪碱注射液0.5ml,足三里注入山莨菪碱注射液1ml,隔2 d注射1次。两组均至呃逆症状消失后停止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2] 临床痊愈:呃逆症状消失,14 d内无复发;好转:呃逆间隔时间延长或次数减少≥8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临床痊愈+好转。

1.5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2)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伴随症状(紧张、失眠、呼吸道症状)评分,0分:无症状;1分:轻度;2分:中度;3分:较重;4分:严重。(3)对比两组不良反应(面色潮红、口干、视力模糊)发生率。

1.6 统计学分析 SPSS 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5e86f2d8af321_html_b8a76c3e7f33b2d3.gif ±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较参照组72.22%高(P<0.05),见表1。

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无效

好转

临床痊愈

总有效率

中医组

36

2(5.56)

10(27.78)

24(66.67)

34(94.44)

参照组

36

10(27.78)

7(19.44)

19(52.78)

26(72.22)

χ2

6.400

P

0.011

2.2 伴随症状评分 治疗前两组紧张、失眠、呼吸道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紧张、失眠、呼吸道症状评分较参照组低(P<0.05),见表2。

2 两组伴随症状评分对比(5e86f2d8af321_html_b8a76c3e7f33b2d3.gif ±s,分)

时间

组别

例数

紧张

失眠

呼吸道症状

治疗前

中医组

36

3.08±1.46

3.63±1.68

2.51±1.23

参照组

36

2.95±1.37

3.41±1.53

2.36±1.18

t

0.390

0.581

0.528

P

0.698

0.563

0.599

治疗后

中医组

36

2.20±0.75

1.72±0.64

0.93±0.46

参照组

36

2.64±0.89

2.59±0.92

1.42±0.57

t

2.268

4.658

4.014

P

0.026

<0.001

<0.001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面色潮红

口干

视力模糊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医组

36

2(5.56)

3(8.33)

1(2.78)

6(16.67)

参照组

36

1(2.78)

1(2.78)

1(2.78)

3(8.33)

χ2

0.508

P

0.476

3 讨论

顽固性呃逆病因复杂,包括颅脑原因与颅外原因,颅脑外伤、肿瘤、横膈膨出、膈疝、代谢紊乱等均可刺激膈肌、膈神经、中枢神经等,导致膈肌阵发性痉挛,引起顽固性呃逆。山莨菪碱注射液是治疗顽固性呃逆常用药物,具有抗胆碱作用,可松弛平滑肌,解除平滑肌痉挛。同时,山莨菪碱注射液还能抑制中枢神经、交感神经活动,从而有效缓解呃逆症状。但停止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后以复发。

中医认为,呃逆病机为脾胃虚弱、气郁痰阻、正气亏虚,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发为本病。《素问·宣明五气》言“胃为气逆,为哕,为恐”。故治宜益气和胃、降逆化痰。旋覆代赭汤方中代赭石质重镇逆,开胸坠痰;旋覆花可降气止呕、消痰软坚,党参可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法半夏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姜可止呕开痰,炙甘草可益气复脉、补脾和胃,大枣可补中益气。全方共奏益气和胃、降逆化痰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代赭石能兴奋小肠,促进肠蠕动;旋覆花能增强小肠蠕动,增加胃中盐酸分泌,平喘、镇咳[3]。研究发现,旋覆代赭汤在顽固性呃逆、反流性食管炎、化疗后呕吐等多种疾病治疗方面有良好疗效[4]。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经上、中、下三焦,八脉交会穴之一,可宽中利膈、降逆上呃;合谷穴为大肠经之原穴,气能升降,血能宣通,足三里为土中之土(胃经为戊土,三里为胃经之合穴亦为戊土),引湿浊下行,导浊降逆而安中宫。内注射山莨菪碱注射液可发挥药物解痉作用的同时,发挥穴位作用,产生叠加效果,有效缓解膈肌痉挛

[5]。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参照组72.22%(P<0.05),提示旋覆代赭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可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还显示,治疗后中医组紧张、失眠、呼吸道症状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均较少,说明旋覆代赭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可缓解其伴随症状,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旋覆代赭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可提高治疗效果,缓解其伴随症状,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2)[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30-236.

[2] 金杰.穴位注射联合和胃降逆中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142-144.

[3] 丁林芬,王扣,王海垠,等.旋覆花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6,39(6):1 296-1 299.

[4] 崔亚,姜礼双,卜平.旋覆代赭汤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8,50(1):82-85.

[5] 殷东风.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2):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