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自我处置及症状自我监控与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03
/ 2

药物自我处置及症状自我监控与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梁权

湖南省荣军医院 精神科 410119

【摘要】目的:探讨症状自我监控以及药物自我处置同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表现出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3月~2018年05月收治的1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拟定每组干预方案;参照组(65例):拟定药物治疗方案展开;实验组(65例):拟定药物治疗方案+症状自我监控+药物自我处置方案展开;就组间干预结果展开对比。结果:实验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再住院率(1.54%)以及疾病复发率(1.54%)低于参照组(23.08%)、(21.54%)明显(P<0.05);实验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就业率(84.62%)高于(49.23%)明显(P<0.05);干预前,实验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ITAQ评分以及PANSS评分同参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实验组ITAQ评分高于参照组明显,PANSS评分低于参照组明显(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于临床接受症状自我监控以及药物自我处置干预后,利于再住院率以及疾病复发率的降低,就业率的提升,ITAQ评分的提升,PANSS评分的降低,最终促进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转归。

【关键词】药物自我处置;症状自我监控;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

精神分裂症作为发病率具有显著特点的一种精神障碍疾病,其在患病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率几方面均呈现出显著性特点,其对患者的劳动能力以及社会功能均会产生严重损害,并且病情多次发作后,会使得患者呈现出社会功能下降以及人格改变的现象,对此针对此类疾病的出现以及疾病复发研究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意义显著[1]。本次研究将针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症状自我监控以及药物自我处置方式干预的可行性,以利于疾病复发率的降低。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03月~2018年05月收治的1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拟定每组干预方案;参照组(65例):男25例,女40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5岁~60岁,平均年龄为(42.19±5.39)岁;实验组(65例):男26例,女39例;年龄分布范围为26岁~61岁,平均年龄为(42.22±5.43)岁;纳入标准:①患者疾病属于首次发作;②选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③知情同意书签署;④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伴有脑器质性疾病以及严重躯体疾病;②表现出痴呆、精神发育迟滞与严重认知功能障碍;③表现出酒精依赖;观察对比两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别、年龄,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



    1. 方法

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分组并应用方案干预期间,参照组:拟定药物治疗方案展开;实验组:拟定药物治疗方案+症状自我监控+药物自我处置方案展开,具体为:




      1. 合理展开技能训练干预


就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自我处置方法进行训练,确保患者对于抗精神病药物系列注意事项以及有关知识可以充分掌握,对于药物作用能够进行有效评估,并且对于自身用药可以科学管理,对于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合理识别以及处置,对于药物系列问题解决方法可以同医务人员共同探讨;于症状自我监控方面,确保对于病情复发期间呈现出的先兆症状可以充分识别以及监控,对于持续症状可以进行有效处置,对于吸毒以及饮酒等需要严格禁止[2]




      1. 合理做好分组训练干预


合理完成训练师的选择,主要包括心理工作者1名以及精神科医师2名,之后保持3次/w频率、6~8例/组数量以及90~120min/次时间展开对应干预,保持8w的干预训练时间。对患者保持1年随访,方式主要体现为门诊复查以及电话随访[3]



    1.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再住院率、疾病复发率、就业率、ITAQ(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PANSS(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评分。



    1.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两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结果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再住院率、疾病复发率、就业率)以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ITAQ评分、PANSS评分)以5e86f361b86a0_html_5ca6f047c2f05b1.gif 表示,行t检验,结果P<0.05证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 再住院率、疾病复发率、就业率对比

实验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再住院率(1.54%)以及疾病复发率(1.54%)低于参照组(23.08%)、(21.54%)明显(P<0.05);实验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就业率(84.62%)高于(49.23%)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再住院率、疾病复发率、就业率临床对比 [n(%)]

组别

再住院

疾病复发

就业

实验组(n=65)

1(1.54)

1(1.54)

55(84.62)

参照组(n=65)

15(23.08)

14(21.54)

32(49.23)

X2

13.9693

12.7362

18.3828

P

0.0001

0.0003

0.0000

2.2 ITAQ评分、PANSS评分对比

干预前,实验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ITAQ评分以及PANSS评分同参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实验组ITAQ评分高于参照组明显,PANSS评分低于参照组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ITAQ评分、PANSS评分临床对比 (分,5e86f361b86a0_html_5ca6f047c2f05b1.gif

组别

ITAQ评分

PANSS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实验组(n=65)

15.63±1.69

18.15±1.35

46.67±6.99

45.97±6.19

参照组(n=65)

15.65±1.71

16.43±1.51

46.39±5.73

49.49±6.33

t

0.0670

6.8462

0.2497

3.2054

P

0.9466

0.0000

0.8032

0.0017


  1. 讨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在呈现出病症反复发作的情况后,会对应呈现出大脑毒性作用的现象,使得大脑遭受对应损害,呈现出系列精神功能以及认知功能损害的情况[4]

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用药基础上,拟定症状自我监控+药物自我处置方案展开对应干预,可以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有效控制,对于更优康复状态的保持做出保证,使得患者精神残疾获得有效降低,最终生活品质显著提升[5]

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再住院率(1.54%)以及疾病复发率(1.54%)低于参照组(23.08%)、(21.54%)明显;实验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就业率(84.62%)高于(49.23%)明显;干预前,实验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ITAQ评分以及PANSS评分同参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干预后,实验组ITAQ评分高于参照组明显,PANSS评分低于参照组明显,充分证明拟定症状自我监控+药物自我处置方案应用可行性。

综上所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于临床接受症状自我监控以及药物自我处置干预后,利于再住院率以及疾病复发率的降低,就业率的提升,ITAQ评分的提升,PANSS评分的降低,最终促进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转归。

【参考文献】

[1]贾庆升.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对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01):134-136.

[2]黄淑仪,顾惠英,陈晶晶,等.药物自我处置训练配合信息化随访对控制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3):213-216.

[3]陈玲,许锦泉,肖瑶,等.增强自我效能干预联合家庭干预治疗对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激越症状效果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18,38(01):65-66.

[4]马兆峰,庄晓华.三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40(01):64-68.

[5]王向阳,熊云珍,龙洁,等.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08):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