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参数 MRI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07
/ 2

多参数 MRI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探讨

毛晓云 刘勇 张燕燕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影像科(磁共振室)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多参数MRI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疑似前列腺癌患者60例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参数MRI检查。比较病理穿刺结果与MRI检查结果、前列腺良性病变与前列腺癌的参数。结果:两种检查方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的ADC指低于前列腺良性病变(P<0.05),前列腺癌患者的CC/C、Ktrans、Kep、Ve、iAUC高于前列腺良性病变(P<0.05)。结论:多参数MRI在诊断前列腺癌中应用具有较高的重要价值,该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可以作为临床上检查的一种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参数MRI;前列腺癌;病理穿刺活检

前列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美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占男性恶性肿瘤首位[1]。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近年呈显著增长趋势,2009年发病率达到9.92/10万,2010年已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7位。高峰年龄多见于75-79岁,中位年龄72岁,前列腺癌患者早期无症状,堵塞尿道时,有排尿困难的症状,骨转移症状,双下肢酸困。临床研究表明:前列腺癌具有发病隐匿的特点,临床上的诊断的难度较大[2]。随着检查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MRI在临床上逐渐应用,提高了前列腺癌的诊断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进一步了解多参数MRI 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因此,本文以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探讨多参数MRI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疑似前列腺癌患者60例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53-80)岁,平均(73.23±2.27)岁;经病理组织检查确诊42例为前列腺癌,18例为前列腺性病变。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无多参数MRI检查的禁忌症或者是病理穿刺活检禁忌者;(2)入院资料完整,且近期为进行任何治疗;(3)意识清楚,能与医生进行沟通、交流。

排除标准:(1)进行多参数MRI扫描检查中出现直肠蠕动幅度较大者;(2)依从性较差者;(3)近1个月居其他药物治疗或入院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参数MRI检查。选用3.0T的超导型MRI进行扫描,选用18通道相控阵体线圈。 叮嘱患者在进行检查前24h尽量少进食,检查前6h禁止饮食、饮水,在检查前排空膀胱。让患者仰卧并将复合相控阵体线圈固定在患者的耻骨,以及上方的腹壁处,随后对患者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进行检查并设置好各项参数。轴位T1WI:TR*TE为600*18,层厚*层距为4*0.8,矩阵为448*70%,视野为28*35;冠状位T2WI:TR*TE为4020*68,层厚*层距为4*0.8,矩阵为448*75%,视野为28*35;矢状位T2WI:TR*TE为4020*68,层厚*层距为4*0.8,矩阵为384*80%,视野为28*28。轴位DWI:TR*TE为4400*85,层厚*层距为4*0.8,矩阵为192*85%,视野为28*28;1H-MRS:TR*TE为940*145,视野为12*12;DCE-MR:TR*TE为5.08*1.77,层厚*层距为,,6*0,矩阵为192*80%,视野为28*28,将所有检查所获得数据将其传送至配备的工作站中,并采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3]

1.4 观察指标

(1)病理穿刺结果与MRI检查结果。记录MRI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2)前列腺良性病变与前列腺癌的参数。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参数与前列腺良性病变的参数进行比较分析。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5e8c19dba240b_html_743b7257eca439e9.gif )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病理穿刺结果与MRI检查结果比较

两种检查方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病理穿刺结果与MRI检查结果比较[n(%)]

检查方式

恶性

良性

病理检查

42(70.00)

18(30.00)

MRI

40(66.67)

20(33.33)

χ2

0.029

0.080

P

0.865

0.777

2.2 前列腺良性病变与前列腺癌的参数比较

前列腺癌患者的ADC指低于前列腺良性病变(P<0.05),前列腺癌患者的CC/C、Ktrans、Kep、Ve、iAUC高于前列腺良性病变(P<0.05),见表2。

表2 前列腺良性病变与前列腺癌的参数(5e8c19dba240b_html_743b7257eca439e9.gif

例数

ADC(*10-3m㎡/s)

CC/C

Ktrans(1/min)

Kep(1/min)

Ve

iAUC[mmol(L*min)]

前列腺癌

42

0.61±0.03

2.31±0.97

0.28±0.24

0.66±0.31

0.53±0.09

36.78±13.06

前列腺良性病变

18

0.87±0.34

0.68±0.35

0.09±0.14

0.51±0.07

0.16±0.17

14.09±6.52

t

/

9.136

6.514

7.453

6.393

4.242

7.064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36

0.000

3 讨论

近年来,多参数MRI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4]。本研究中,两种检查方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多参数MRI的诊断准率较高,可以作为临床上的一种诊断方式。前列腺癌常见于老年男性泌尿系统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男性中发病率较高,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但随着人口年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绝大多数的患者生长较为缓慢。,尽早确准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能够实现更好的治愈。随着影像学的进步,MRI逐渐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该检查方式具有无创、分辨率高等优势,多参数MRI检查从多方面包括病灶微血管变化、水分子运动等,提供病灶病例生理学特征,能够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准确率[5]。本研究中,前列腺癌患者的ADC指低于前列腺良性病变(P<0.05),前列腺癌患者的CC/C、Ktrans、Kep、Ve、iAUC高于前列腺良性病变(P<0.05),说明多参数MRI这怒单恶性肿瘤与良性参数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比较参数的情况进行判断。

综上所述,多参数MRI在诊断前列腺癌中应用具有较高的重要价值,该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可以作为临床上检查的一种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刘大亮, 李国权, 陈玲,等. 68Ga-PSMA-617 PET/CT与多参数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对比研究[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9, 39(2):72-76.

李宇, 康飞, 武鹏, 等. 68Ga-PSMA-617 PET/CT与多参数MRI对初诊前列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8, 39(12):916.

汪维, 张青, 张冰, 等. 自由臂经会阴多参数磁共振-超声影像融合引导靶向穿刺诊断前列腺癌的前瞻性研究[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8, 39(3):192-196.

李涛, 夏春潮, 高亮, 等.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应用[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8, 39(7):556-558.

张跃跃, 赵文露, 魏超刚, 等. 双参数MRI对前列腺癌检出的应用价值[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9, 53(2):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