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优势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08
/ 2

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优势研究

张炜东

山东大莱龙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招远市, 265401

摘要:结合综合运输体系的特点,以及我国综合运输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我国交通领域的实际情况,针对多样化、多层次的运输需求,提出构建以铁路为主的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铁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按照统一运输过程,结合自身的技术经济特点,形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布局合理、联结贯通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综合运输布局规划研究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资源配置(运输结构问题)和各种运输方式内部的资源配置(运输组织问题),它重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优势互补和有机结合,主要侧重于对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资源进行配置和优化。因此,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的核心要求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合理配置各种运输资源,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保证运输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提高。在我国构建以铁路为主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构建国家交通运输网络,将有力推动交通运输业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更快地发展。

1 综合运输布局规划的原则

在以需求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中,交通运输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位移需求,是需求决定运输的发展。而在这一原则下,首先考虑的是需要布局规划各种运输方式自身的经济性要求。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性要求是由运输需求的生成规律与运输供给的固定结构共同决定的。因此,综合运输布局规划必须明确3个基本原则。

(1) 运输需求决定运输方式的合理配置。

(2) 各种运输方式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运输构架中的经济性特征。

(3) 经济水平发达必然导致运输需求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客观要求合理配置各种运输方式。多式联运是对传统运输方式及运输组织技术的革新,是充分利用铁路、公路、内河航运及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产物,从而实现运输资源优化配置。实质上多式联运是一种运输生产组织方式,属于综合交通内的范畴,这种方式的形成有运输技术的革新因素,但更多地是运输需求的变化,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

2 明确铁路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战略定位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重要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作用。支撑引领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必须更好发挥铁路比较优势和骨干作用,深入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2.1我国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优劣势比较

根据技术经济、节能环保、土地占用和运输安全等方面指标的比较,铁路较其他运输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技术经济方面。按单位里程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分析,铁路仅次于水运,远高于公路和民航,铁路单位里程造价一般高于公路,但两者完成单位客货运输量的建设成本基本相当。绿色环保方面。铁路能源消耗最低,而电力机车单位周转量能耗又仅为内燃机车的一半 。在有害气体排放方面,公路和民航排放强度分别为铁路的 5倍和 30倍,铁路和水运均属于清洁型运输方式。土地占用方面。按单位运输能力计算, I级双线铁路分别是一级公路的 16% ,四车道高速公路的33% ,六车道高速公路的 43% 。相对公路而言,铁路的土地利用效率较高。运输安全方面。铁路运输安全性远高于公路,直接经济损失远低于公路,与水运基本相同。

2.2发挥铁路运输骨干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大跨度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交往,需要一种强有力的运输方式将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联系起来。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都需要以铁路运输为主要依托,构建覆盖广泛的综合交通网络,支撑产业梯度转移,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资源禀赋有效利用和产业布局优化的客观要求。从客运看,铁路不仅价格优势明显,而且随着旅客在途时间显著缩短,铁路在中长途及城际旅客运输中的骨干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从货运看,我国幅员辽阔,资源分布不平衡、产业分布不对称,主要依靠大能力、低成本的铁路运输或铁海联运才能满足需要。

2.3发挥铁路运输骨干作用是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铁路和公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二者比较,铁路运输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特别是在减少交通能源消耗和减轻交通环境污染方面,是绿色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据测算,我国公路中长距离货运量每向铁路转移 10%,大约减少能耗 980万吨标准煤。铁路与公路的功能和作用各有侧重,但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性,替代的程度取决于用户的使用成本和运输方式所提供的服务能力。如果铁路网络系统比较发达、服务水平较高,就可吸引和分担更多的客货运输量,从而相应地减少对沿线公路基础设施的需求,对实现我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4发挥铁路运输骨干作用是加强市场开拓和国土开发的重要保障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强国防建设和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运输对区域的纽带作用更强,更有利于区域之间的客货交流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可达性和扩大市场范围,促进地区间的经贸交流,缓解地区发展失衡的矛盾。因此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土开发都迫切需要加快铁路建设,发挥铁路运输骨干作用。

3 我国铁路与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融合发展的实践要求

实现与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融合发展,要求我国铁路企业必须调整发展理念、思路方法和着力点,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全面提高融合发展能力。

3.1做好战略统筹规划,树立创新发展理念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求铁路企业必须以开放融合的理念加强与国家《规划》的有效衔接,加强与公路、民航、水运等其他交通方式的统筹协

调,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和运输效率。作为一项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应做好充分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具体而言,一是抓好总公司发展规划中有关融合发展问题的修改完善工作。二是抓好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三是抓好战略落地实施后的战略管理工作和体制机制创新工作。

3.2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强融合发展能力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础和前提是形成内畅外联的基础设施网络。为此,必须全力抓好铁路建设,补齐区域性能力不足、国家通道不畅、交通物流衔接不稳等基础设施短板。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要规划建设网络层次更加清晰、协调更加优化、衔接更加高效的现代铁路网络体系,建设横贯东中西、沟通南北方的铁路大通道,支撑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要加快构建高效衔接、货畅其流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统筹综合交通枢纽与物流节点布局,强化集疏运系统,补齐海、铁设施无缝衔接存在的短板,促进铁路运输与物流融合发展;三是要着重补齐铁路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短板,“一带一路”交通先行,积极推进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强化铁路基础设 施 网 络 对 国 家 战 略 的 支 撑作用。

3.3推进物流基地建设,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为实现铁路与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融合发展,应加快推进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和既有货场改造,提高铁路的物流综合服务能力。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和既有货场改造应与其他交通和物流规划相互对接、相互融合。合理布局铁路物流中心、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及末端配送服务设施,扩大货物集散服务网络。按照“无缝化”衔接要求,完善货运枢纽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邮政快递运输、国际联运以及集疏运等“一站式”服务设施,提升枢纽集散能力和服务效率。充分发挥铁路现有货场节点和铁路网络化优势,统筹考虑企业供应链、生产链、销售链,重新确定货场的市场定位和物流增值服务,加快推进铁路货场转型升级,完善配送中心物流功能。

4 结束语

交通运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庞大系统,具有极强的基础性和社会性特征。综合运输布局规划首先应充分考虑运输需求,从量和质两个方面把握其生成规律,并结合运输供给的经济性约束和速度特性等,进行运输方式的选择和运输能力的配置。

参考文献:

[1]吴威,曹有挥,梁双波. 运输效率研究述评及基于交通运输地理学视角的研究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02):243-250.

[2]谢静. 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各种交通方式特性分析[J]. 交通企业管理,2011,26(01):57-59.

[3]毛保华,孙全欣,关伟,邵春福. 区域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理论与关键技术[J]. 综合运输,2011(05):4-10.

[4]耿彦斌,曲妍. 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关键路径与实证研究[J].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1):22-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