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并发症患者口腔 pH值变化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08
/ 2

口腔并发症患者口腔 pH值变化及护理分析

张鸢

安医大附属口腔医院一楼综合科 安徽省合肥市 230061

摘要:目的:探究口腔并发症患者口腔pH值变化及护理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临床于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诊治的口腔并发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方法:对两组患者实施PH值测试纸进行测量,观察患者口腔PH值变化情况,并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护理进行干预,即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PH矫正液含漱口加以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现象明显下降,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研究结果显示,口腔并发症患者的口腔情况与其PH值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患者实施PH矫正液结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平衡PH值,整体提高患者口腔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口腔并发症;PH值;护理效果

经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人类口腔中寄生的细菌种类数量超过10种,且口腔在菌群作用下促使唾液的PH值保持在6.5~7.1范围内。由于口腔并发症患者在手术干预后会导致创面出现明显的水肿充血,导致唾液量的分泌变少,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因而严重影响PH值变化,给患者正常生活造成明显不良影响。进行口腔护理是患者临床基础护理的重要内容,旨在有效预防口腔异味及口腔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舒适度[1]。对口腔并发症患者施于高质量的口腔护理能降低感染的发生,促进病情归转。为给予患者更好的治疗,本文探究口腔并发症患者口腔pH值变化及护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临床于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诊治的口腔并发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将患者分成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20~72之间;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在18~75岁之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根据卫生部门对于口腔并发症现象的诊断标准,将口腔菌斑、牙龋出血、口腔炎、口腔感染以及溃疡等,并发症发生部位主要集中要患者口唇、口角、舌面以及牙龋等位置,临床诊断均由主任医生进行,并指定专业护理人员进行观察和记录。对两组患者进行PH值测定的方法:告知患者早晨在未饮水、漱口时、午餐之前以及午、晚睡之后的四个时间点各进行1次测量,四个时间的测量均由同一个护理人员完成,护理人员将精密试纸放置在患者的舌下或者是舌面正中位置,并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以PH值诊断标准评估范围,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时间点测量3次,对患者连续测量3次,如果出现两次测量结果超过正常值,则表示患者口腔PH值发生异常。对照组采取常规口腔护理法进行干预:对患者进行常规生理盐水漱口,针对于出现口腔溃疡或者是其他并发症现象的患者进行相关常规处理,并给予冰硼干预在并发症表面上;给予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PH矫正液含漱口加以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生理盐水漱口3次,对于出现牙龈出血症状的患者给予双氧水进行清洗,然后给予患者实施PH值矫正液干预,要求患者含矫正液于口腔保持1分钟以上[2]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患者口腔临床护理效果

研究组患者口腔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表现为:痊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口腔护理干预后,临床效果表现为:痊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2例,发生率5%;对照组并发症11例,发生率27.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语

通常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其口腔极易发生感染现象主要是由于口腔环境在温度、湿度以及PH值等因素变化下极易受到微生物的感染。口腔环境为厌氧型细菌提供了相当合适的生长环境,因此一旦口腔出现炎症或者是破损的时候,极易导致由厌氧型细菌引起的口腔感染疾病,因此在治疗干预后,如护理工作难以保证,护理不到位,极易引发、牙龋肿胀出血、口腔溃疡、口臭等不良并发症。加上,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干预,大大增加了口腔菌群的滋生,导致菌群失调,明显增加了临床感染的发生几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

[3]。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证明,口腔并发症患者的口腔PH值通常呈现为酸性,和正常值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有效调整PH值变化,是控制口腔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此针对性对患者实施口腔护理干预是尤为重要的[3]。经研究结果显示,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现象明显下降,两组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经研究结果显示,口腔并发症患者的口腔情况与其PH值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患者实施PH矫正液结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能明显降低患者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平衡PH值,整体提高患者口腔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刘会. 口腔并发症患者口腔pH值变化及护理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8):683-685.

李静, 张楠. 口腔并发症病人口腔pH值变化与护理分析[J]. 中外医疗, 2018(16):151-152.

吴爱萍. 口腔颌面部创伤后口腔pH值动态变化及护理干预[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05(21):207-208.

作者简介:张鸢(1987-01-20),女,汉族,籍贯:安徽合肥市,当前职务:护理人员,当前职称: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口腔护理。